空间社会学视角下农民工“嵌入-融入”度多元回归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本文选题:农民工 切入点:空间社会学 出处:《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摘要】: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受到高度关注。从空间社会学的视角,构建农民工的主观和客观"嵌入-融入"度指标体系,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客观状况和主观感受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总体上农民工已进入"深度嵌入"的关键时期,正逐渐向"基本融入"的方向演化。农民工的主观"嵌入-融入"度与客观"嵌入-融入"度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农民工的客观生存空间、交往空间、权利空间、精神空间均对主观"嵌入-融入"度有显著正向影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权利空间中的基本人权、社会组织和政治参与等三个指标对农民工的主观"嵌入-融入"度有正影响但不稳健,其深层原因则是由于户籍制度改革滞后和社会保障长期缺位,造成农民工权利空间的长期不在场;而交往空间对农民工主观"嵌入-融入"度影响稳定,表明加强农民工与城市市民的社会交往对其融入城市有积极的正向影响。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migrant workers' integration into the city is highly concerne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sociology,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embedded-integration" index system of migrant workers, and studies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and subjective feelings of migrant workers' integration into the city.In general, migrant workers have entered the key period of "deep embedding" and are gradually evolving towards "basic integration".Th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subjective "embedding" degree and the objective "embedding" degree of migrant workers shows that the objective living space, communication space and right space of migrant workers,Spiritual spac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degree of subjective embedding-integration.In particular, the three indicators of fundamental human rights,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he space of rights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subjective "embedded-integ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but are not stable.The deep reason is that the reform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lags behind and the social security is absent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interaction space has a stable effect on the subjective degree of "embedded-integ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It shows that strengthening the social interaction between migrant workers and urban citizens has a positive positive impact on their integration into the city.
【作者单位】: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14ASH008
【分类号】:C915;;D44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胡军辉;;相对剥夺感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J];农业经济问题;2015年11期
2 《我国农民工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研究》课题组;韩俊;汪志洪;崔传义;何宇鹏;;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创新及其政策建议[J];改革;2010年10期
3 蔡禾;李超海;冯建华;;利益受损农民工的利益抗争行为研究——基于珠三角企业的调查[J];社会学研究;2009年01期
4 李强;社会学的“剥夺”理论与我国农民工问题[J];学术界;2004年04期
5 吕红平;农民工中的女性群体更需要社会关注[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外来农民工”课题组;珠江三角洲外来农民工状况[J];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04期
7 杨翼;是过渡模式还是目标模式?(下)——析“离土不离乡”[J];中国农村经济;1985年11期
8 杨翼;是过渡模式还是目标模式?——析“离土不离乡”[J];中国农村经济;1985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天昱;;城市发展与管理视野下的农民工问题[N];人民日报;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雷;;接力式进城:代际支持与农民城镇化的成本分担机制研究——基于皖东溪水镇的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2 狄金华;宋建超;;乡村社会内部的讨债博弈及策略特征——以西南农村的一起建筑业农民工讨薪案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3 王伯承;田雄;;诱发变量与行动逻辑:邻避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生成机理研究[J];长白学刊;2017年04期
4 梁伟军;;农民工与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发展目标、实践特征与规制路径[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5 代佳欣;;城市公共资源配置的差序格局及其生成[J];经济问题探索;2017年06期
6 刘炳辉;熊万胜;;人口流入型地区社会治理研究述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7 梁伟军;李巨存;;农民工组织化维权现状及其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河南省X县农民工的调查[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8 梁伟军;李虹韦;刘乐;;农民工与私营企业劳动交易:契约类型、治理结构与交易效率——基于全国14省1012位农民工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7年03期
9 郭\,
本文编号:1707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707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