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网络科学在中国的初兴和发展

发布时间:2018-05-10 05:15

  本文选题:网络科学 + 网络学 ; 参考:《学术论坛》2012年05期


【摘要】:网络科学是所有以网络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统称,是介于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的一个新兴学科门类。在网络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现时代,网络科学有可能在社会需求的有力拉动下形成众多的分支学科和边缘分支学科。为推进网络科学的稳健发展,今后需要采取借力近邻学科、整合学术资源、培养综合人才等多项组合性对策。
[Abstract]:Network science is the general name of all the subjects which take the network as the object of study. It is a new branch of science between natural science and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In the present era when the network permeates into all aspects of human life, network science is likely to form a large number of branch disciplines and marginal branches of discipline under the force of social deman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network science,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some combined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drawing strength from neighboring disciplines, integrating academic resources, training comprehensive talents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大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C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方锦清;网络科学的三大发现[J];百科知识;2005年21期

2 方锦清;;网络科学的诞生与发展前景[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3 田立勤;乔安娟;彭珍;;网络科学研究的层次模型与实例[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鲍宗豪,李振;网络学的逻辑建构[J];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5 闵乃大;预给频率特性的常数进端电抗阻之电讯网络[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0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续琨;常东旭;;服装科学学科体系的建构和演进[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宋宝丰;;包装工程的学科结构分析及跨学科教育模式[J];包装学报;2010年04期

3 汤建民;;生态隐喻方法论[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汪芳;朱以才;;基于交叉学科的地理学类城市规划教学思考——以社会实践调查和规划设计课程为例[J];城市规划;2010年07期

5 王续琨;庞玉珍;;海洋科学的学科结构和发展对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王续琨;李鹏;;初识电子政务学:基本论题和学科定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王续琨;;大连学:一门研究大连的综合性学科[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马恒通;;“知识资源”不是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试评柯平的“知识资源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年04期

9 刘强;方锦清;李永;;高新科技园-大学科技园联合网络的初步分析[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9年01期

10 覃儒展;王力虎;赵明;;基于地理结构和行为策略的交通流量演化模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郭涵宁;王续琨;;管理科学学的创建和发展构想[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高宇;;当代跨学科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赵志成;;王选的跨越创新观及其启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陈传宝;;建设交叉学科 培养创新人才[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方锦清;汪小帆;郑志刚;;非线性网络的动力学复杂性研究的进展概况[A];第四届全国网络科学学术论坛暨研究生暑期学校论文集[C];2008年

6 宋宝丰;;包装工程的学科结构分析及跨学科教育模式[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彩霞;科学合作方式及其功能的科学计量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杨春平;国家技术安全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程现昆;科技伦理研究论纲[D];吉林大学;2007年

4 王海涛;NBIC融合技术与交叉学科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5 侯明扬;基于复杂网络的银行危机传染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6 栾春娟;专利文献计量分析与专利发展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孙健;大学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及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程妍;跨学科研究与研究型大学建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严建新;基础研究中职业科学家的自利性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侯剑华;工商管理学科演进与前沿热点的可视化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金明;高等农业院校学科结构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婷;国家科学交流体系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3 高茜;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徐吉洪;关于教育管理学内容体系建构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5 田宇力;中国科学学元研究成果及作者的统计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侯剑华;工商管理学科主干理论的演进[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孙晶;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属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8 杨琪;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平台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索奇山;1983-2005年我国武术散打科研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10 刘良娟;我国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永方;;关于社会学的理性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2 王春茅;田佳;;比较军事教育学科体系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年02期

3 张国良;;市场经济下高等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胥美娣;;《社建》课教学改革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国农业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Z2期

5 ;声音[J];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08期

6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时期各学科重点领域和重点研究课题(节选)[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马海群;;评价学的开创与奠基之作——评《评价学:理论、方法、实践》[J];图书情报知识;2011年04期

8 姜大源;;职教课改:从“做加法”到“做积分”[J];江苏教育;2011年Z3期

9 王刚;何鹏志;;关于物理模型教学的一点思考[J];新课程(教研);2011年08期

10 周如俊;;中职课程“解构”与“重构”的价值取向与“实操”对策[J];江苏教育;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自兴;;智能控制学科体系的初步框架[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8年

2 秦亚平;;试论普通心理学新学科体系的构建[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锦高;;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我校构建以地球系统科学为特色的学科体系[A];科学发展观与地学教育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朱长征;;《自我心理学》学科体系的研究与建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永文;;关于旅游学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傅绪哲;王守兰;;关于商品学的思考[A];商品学发展与教育高级论坛暨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曹堂哲;;公共领域中行政的性质——兼论公共管理学科的一种新构想[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肖勇;;关于信息经济学的学科存在及其内容体系[A];信息资源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2009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学术研讨会专集[C];2009年

9 金凤君;王成金;;新中国交通运输地理学的发展与贡献[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建设;施芳芳;;《运动生物力学》学科体系刍议[A];第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静;李源潮:加强人才学科体系建设[N];北京人才市场报;2010年

2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 刘吉臻;构建“大电力”学科体系 服务能源发展战略[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王爱华;北京自考形成完整学科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陆军导弹学院院长 侯云礼;着力构建“金三角”学科体系[N];解放军报;2001年

5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彭吉象;创建学科体系 推动中国艺术走向世界[N];中国艺术报;2008年

6 记者 司华;中国人才学研究学科体系初步形成[N];中国人事报;2009年

7 陈佳贵;工业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开拓性探索[N];人民日报;2005年

8 孙帅 邹艳艳;“大电力”开拓华北电力大学新未来[N];中国电力报;2008年

9 胡富利;西宁指挥学院 构建高原特色学科体系[N];人民武警;2009年

10 州社科联 贺先枣;试谈建立“康巴学”学科体系的意义[N];甘孜日报(汉文);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健;我国教师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及学科体系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德钦;施工工效学原理与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3 吴正荆;信息社会学研究内容、理论范式与学科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黄志鹏;我国音乐科技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叶祺;大规模网络的社团发现与多层次可视化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翟亚军;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万力维;控制与分等:权力视角下的大学学科制度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侯剑华;工商管理学科演进与前沿热点的可视化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毕旭玲;20世纪前期中国现代传说研究史[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鹏程;中国环境社会学框架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2 曾进;多媒体设计学科体系的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3 周丽霞;论信息法学研究模式及学科体系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5年

4 蔡冬丽;论编辑出版学的学科体系[D];河南大学;2009年

5 唐炎;体育学学科体系现状考察及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童宪明;体育法学的学科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刘丽红;教育社会心理学学科体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3年

8 刘买如;关于构建体育环境学新学科的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高霓;论人力资源管理学的兴起和演进[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王慧东;论张舜徽的文献学学科理论与方法[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679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8679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2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