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
本文选题:网络 + 意识形态安全 ; 参考:《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领域,给人们的生活交往方式与思维理念带来巨大的变化。互联网的发展,为意识形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新的发展环境,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阵地。一方面,互联网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西方国家进行文化渗透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利益群体的变化,社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网络的出现使政府引导社会舆论的难度不断增大。因而,在互联网时代,如何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一般性理论,主要是对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概念进行了界定;对网络意识形态的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政府、个体、社会、网络传播等角度探讨了影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因素和机制。第三部分是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原因。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网络媒体的发展使政府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大减弱;西方国家借助互联网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进行侵蚀;网络思潮削弱着我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分析挑战的同时,也深刻探究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是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在前文的基础上,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一,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第二,增强互联网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第三,采取多种举措加强互联网的监管。第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互联网科学技术投入。第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最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network permeates into the various industries and fields of the society, bringing great changes to people's life communication mode and thinking concep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provides a new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y, a new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the network has become a new front of ideological struggle. On the one hand, the Internet breaks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time and space, and provides convenient conditions for Western countries to carry out cultural infiltration. On the other hand, our country is in the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because of the change of interest groups, there are some inevitable contradictions in society, and the appearance of network makes it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for the government to guide the public opinion. Therefore, in the Internet era, how to maintain the network ideological security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is topic,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status,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 second part is the general theory of the network ideology security, mainly defines the ideology, the network ideology security concept;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network ideology characteristic; on this basis, from the govern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actors and mechanism that influence the network ideology security from the angle of individual, society 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The third part is the challenge and reason of network ideology security in our country.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network ideology of our country includ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media weakens the guiding function of the public opinion of the government greatly, the western countries use the Internet to erode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our country; The network trend of thought weakens our country road self-confidence, the theory self-confidence, the system confidence, in the analysis challenge, also has deeply explored the reason which these problems appear. The fourth part is the countermeasure of maintaining the network ideology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from five aspects: first, strengthen the network ideological security education. Second, enhance the Internet media's role in guiding public opinion. Third, take a variety of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Internet. Fourth,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force and Interne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Fifth,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ideology with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Finally,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is put forward.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3.4;C912.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国华;;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的理论视域——冷战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综述[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何林;;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3 莫岳云;周云;张青红;;西方的渗透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耿国华;;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理念[J];求索;2009年11期
5 胡银银;;试论相互依存视野下的我国意识形态安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6 金坤城;;加强意识形态管理 确保意识形态安全[J];前沿;2010年15期
7 杨化;;保障我国新时期意识形态安全的制度构建[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8 揭晓;;文化软实力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J];前沿;2011年16期
9 黄敏;;市场经济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与应对[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10 王翼;;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综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美丽;;微博客境遇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探索[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2 王熙;;新自由主义的当代特征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策略[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林;加强机关党建工作 确保意识形态安全[N];西藏日报(汉);2014年
2 何怀远 南京政治学院科研部部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全球屏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 樊和平;伦理道德问题影响意识形态安全[N];中国教育报;2014年
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 王岩;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路径[N];光明日报;2014年
5 崔文佳;意识形态安全是做学问的底线[N];北京日报;2014年
6 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基地首席专家 赵惜群;切实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N];湖南日报;2013年
7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辽宁;意识形态安全:挑战与应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8 记者 泽央;全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隆重召开[N];甘孜日报(汉文);2011年
9 整理 本报记者;筑牢人民心中的长城[N];人民日报;2011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 李慎明;做人要做这样的人[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兴伟;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2 张博;现代传媒条件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仲崇东;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4 邓国林;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5 刘东浩;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6 魏崇辉;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韩健鹏;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与对策[D];吉林大学;2012年
8 赵付科;当代中国政权稳定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其波;现阶段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成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勇军;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张弘;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石磊;新形势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曲鸿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7 周玲;中国后发式现代化进程中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8 曹年开;全球化视野中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探析[D];渤海大学;2015年
9 吴迪;互联网时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李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28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928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