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从“社会”到“群”:互联网时代人际交往方式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5 03:36

  本文选题:互联网人类学 + “社会” ; 参考:《思想战线》2017年02期


【摘要】:进入互联网时代,人类学研究开始强调网络的重要性,提出新分支学科——互联网人类学的研究视角。互联网人类学在西方的发展,经历了从社区恢复理论到亲密关系建构理论的变化。对照中国互联网人类学的发展,技术带来了时代机遇,同时也带来一种新的社会变化。无论西方还是中国,社会团结的机制从过去的"社会"向今天的以微信为代表的"群"形式演变,重建了今天的人际交往格局。为此,人类学必须对此文化现象予以充分重视,将互联网人类学的理论建构同转型期的中国文化实践相结合。
[Abstract]:In the Internet era, anthropology began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network, and put forward a new branch of the subject-Internet anthropology research perspectiv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thropology in the West has experienced changes from community restoration theory to intimate relationship construction theory. In contrast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thropology in China, technology has brought about the opportunity of the times as well as a new social change. Whether in the West or in China, the mechanism of social solidarity has evolved from the past "society" to the "group" form represented by WeChat today, which has reconstructed the present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pattern. Therefore, anthropology must pay full attention to this cultural phenomenon and combine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 anthropology with the Chinese cultural practice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分类号】:C91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善华;朱伟志;;手机:全球化背景下的“主动”选择——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手机消费的文化和心态解读[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2 曹晋;;传播技术与社会性别:以流移上海的家政钟点女工的手机使用分析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年01期

3 卜玉梅;;虚拟民族志:田野、方法与伦理[J];社会学研究;2012年06期

4 周大鸣;;都市化中的文化转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5 周大鸣;段颖;;公共人类学:21世纪人类学发展的新趋势[J];民族研究;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艳华;;进城农民工文化消费出现代际转型[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余晓敏;潘毅;;消费社会与“新生代打工妹”主体性再造[J];社会学研究;2008年03期

3 张咏梅;肖敏霞;;农民工的生活与消费——对兰州市进城务工人员的调查分析[J];西北人口;2008年05期

4 李伟东;;彷徨在城市边缘——“80后”农民工行为和心理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8期

5 曹晋;;传播技术与社会性别:以流移上海的家政钟点女工的手机使用分析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年01期

6 杨善华;李静;;ICT产品的应用和白领的“白领化”——一个日常生活的视角[J];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7 孙信茹;;手机和箐口哈尼族村寨生活——关于手机使用的传播人类学考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丁未;宋晨;;在路上:手机与农民工自主性的获得——以西部双峰村农民工求职经历为个案[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9 王锡苓;汪舒;苑婧;;农民工的自我赋权与影响:以北京朝阳区皮村为个案[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10 楚亚杰;;社会交往与手机使用:上海受众手机使用的实证研究[J];新闻大学;2010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大鸣;珠江三角洲外来劳动人口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2年05期

2 周大鸣;广州“外来散工”的调查与分析[J];社会学研究;1994年04期

3 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社会学研究;1996年04期

4 张文宏,阮丹青,潘允康;天津农村居民的社会网[J];社会学研究;1999年02期

5 费孝通;;迈向人民的人类学[J];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3期

6 赵世瑜;中国传统庙会中的狂欢精神[J];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7 朱凌飞,孙信茹;走进"虚拟田野"——互联网与民族志调查[J];社会;2004年09期

8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年03期

9 笑冬;最后一代传统婆婆?[J];社会学研究;2002年03期

10 姜振华,胡鸿保;社区概念发展的历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允杰;;大学生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李志富;;互联网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年19期

3 谢松,姚篮;互联网和素质教育[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4 李红霞 ,真真;“文化与互联网”国际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5 陈湘鹏;;6个人的信仰:互联网30年[J];人力资本;2007年10期

6 张春;戚杰强;;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启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7 李杰;;互联网对政府决策的积极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8 李居英;;互联网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S2期

9 ;数字与声音[J];中国教育网络;2010年12期

10 冯永君;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德成;;互联网文化活动的基本法律问题[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2 刘海波;;互联网对我国当代制度层面新闻文化的影响[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关凯;;互联网与文化转型:重构社会变革的形态[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4 于积亮;;网络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约撰稿人 Childe;互联网沉思录[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1年

2 ;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记者 杨毅涵 严顺龙 李珂;引导互联网文化健康发展[N];福建日报;2012年

4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企业第四口钱袋[N];企业家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张蕾 光明网记者 赵刚;“互联网思维不是工具,,而是观念”[N];光明日报;2014年

6 光明网记者 张薇 郑逸 王恩慧 本报记者 严红枫;互联网对我们的影响刚刚开始[N];光明日报;2014年

7 郑键;谁来料理互联网文化大餐?[N];检察日报;2003年

8 ;《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出台[N];人民日报;2003年

9 ;互联网:机遇、挑战与前景[N];中国经营报;2001年

10 ;手机+互联网 催生咪客文化[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s

本文编号:1980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980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6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