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的必然选择

发布时间:2018-06-07 13:39

  本文选题:话语体系 + 中国社会科学 ; 参考:《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摘要】:正李长春同志近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对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提出了理论建构与学术创新的明确任务和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的重要意义,以宽阔的理论视野和创造性的学术建构,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打造、为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作出贡献。
[Abstract]:Comrade Li Changchun recently stressed at a conference on Marxist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hat "on the basis of learning and drawing on the achievements of human civilization, we should use China's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discourse system to interpret China's practice, the Chinese road," Continuously generalizing new concepts, new categories, and new expressions that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 science and openness, and creating a Chinese styl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academic discourse system of Chinese philosophical and social sciences puts forward the clear task and requirement of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academic innovation for the vast number of social science theorists. We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important and urgent topic of the times", and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academic discourse system and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soft power with broad theoretical vision and creative academic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C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房宁;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3年03期

2 薛;;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在我校隆重召开[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冀文秀;;关于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年03期

4 ;江泽民: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J];党政干部文摘;2002年08期

5 肖瑜莲;;哲学社会科学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J];宝鸡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6 吴元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由之路[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06期

7 郭武斌;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J];实事求是;2003年02期

8 ;进一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J];教育;2007年14期

9 许鲁州,柏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为社区教育发展服务[J];求实;2003年S1期

10 黄浩涛;;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习《江泽民文选》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论述[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伟男;;要从改善大环境做起——对构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几点思考[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2 程恩富;;“马学”为体,“西学”为用:重建中国主流经济学范式[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吴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反思[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4 邓正来;;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科学的“走出去”战略[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5 ;积极开展学术理论研究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A];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工作经验汇编[C];2004年

6 李德昌;;文化软实力的形成机制及提升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势科学视阈中的文化软实力研究[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道路·创新·发展——“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交流论文选编[C];2009年

7 蒋尧尧;;充分利用媒介资源,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我市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舒盛芳;;体育软实力及其构成要素和价值预判[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9 李德昌;;文化软实力的形成机制及提升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势科学视阈中的文化软实力研究[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10 袁新华;;创新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伟光;办好《中国社会科学报》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黄碧莹;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N];中国文化报;2005年

3 本版编辑邋张维友 卢黎歌 陈春花 韩晶 李鸿恩 戴锐 曾立 韩元 唐建华;弘扬主旋律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N];光明日报;2007年

4 通讯员 刘金波;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座谈会在武汉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主持人 顾海良(武汉大学党委书记);多一些实实在在的精品和上品(一)[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当代社会科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7 刘文杰;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N];中华新闻报;2007年

8 张梅颖;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走向世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主持人 沈壮海(武汉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高端 聚合 对话 原创(二)[N];社会科学报;2006年

10 周智强 徐清泉 童世骏 程伟礼 刘世军;哲学社会科学: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国家软实力构建视野中的中国竞技运动软实力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熊昌娥;医院软实力评价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顺;初盛唐的儒学与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马西超;红色版图上的想象之旅[D];浙江大学;2007年

5 李江舟;基于和谐理念的中国软实力建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曾宪明;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高云虹;中国转型时期城市贫困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刘建武;邓小平社会主义特色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邵宪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Max Rebol;不干涉与务实合作:试析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景德;文化软实力建设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D];河南大学;2011年

2 邢永亮;文化软实力—中国软实力建设的路径选择[D];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1年

3 江婕;中国大学软实力提升途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兴华;文化哲学视域中的软实力解读[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5 赵永生;论中国先进网络文化建设[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郑建松;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7 孙蕾蕾;中国与东盟地区合作中的软实力运用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8 王景昆;邓小平的软实力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李倩;企业软实力及其形成的关键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梁鹏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哲学思考[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913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9913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8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