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画家村:青年艺术家的迁移和聚集
本文选题:圆明园画家村 + 艺术家 ; 参考:《中国青年研究》2017年07期
【摘要】:圆明园画家村作为新中国第一个自发形成的艺术家聚集地,前后持续时间不过六年,但是它对中国当代艺术史影响深远,其中玩世现实主义和艳俗艺术是与圆明园画家村直接相关联的两种艺术样式。1995年秋天的若干次收容遣送是导致圆明园画家村解体的直接原因,但是对当时的社会状况稍加还原就会发现画家村的解体不是孤立的事件,收容遣送也不是专门针对艺术家施行的整治措施。然而,这件中国社会剧变中的小事对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史影响深远,社会包容性的缺失伤害了艺术家,无形中也抬高了圆明园画家村在艺术家心目中的位置。圆明园艺术家当时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践行并推进的艺术样式,至今影响着遍布全国的各种规模和形式的艺术家聚集地。
[Abstract]:As the first spontaneously formed artist gathering place in New China, Old Summer Palace village lasted only six years, but it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Among them, playful realism and gaudy art are two kinds of art styles directly related to Old Summer Palace's painting village. Several times of resettlement and repatriation in autumn 1995 were the direct reasons leading to the disintegration of Old Summer Palace's painting village. However, a little restoration of the social situation at that time will find that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village is not an isolated event, and that the resettlement and repatriation is not a special treatment for artists. However, this trivial matter in China's social upheaval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whole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The lack of social inclusiveness has hurt artists, and has invisibly raised the position of Old Summer Palace's painters in the minds of artists. The way of life of Old Summer Palace artists at that time and the artistic styles they practiced and promoted still influence the gathering of artists of all sizes and forms all over the country.
【分类号】:C913.5;J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长元;谁舞今生——国内画家村现象扫描[J];艺术评论;2005年05期
2 杜启洪;;山沟里走出的“画家村”[J];走向世界;2010年07期
3 王大卫;;茅草坝画家村[J];贵阳文史;2012年03期
4 宋开智;;画家村·墨韵[J];诗歌月刊;2014年05期
5 姜戈平;;画家村 姜戈平之“回忆”系列[J];诗歌月刊;2007年05期
6 吕晓文;在上海画家村的日子[J];上海艺术家;2002年Z1期
7 殷华;;走进画家村[J];上海农村经济;2011年09期
8 王欣;;达尼画家村:青山绿水间的乐土[J];走向世界;2011年29期
9 石晨旭;;寻访“江北第一画家村”[J];美术观察;2012年05期
10 孔建华;;宋庄画家村札记[J];中国美术;2012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牛亚洲;宁夏画家村 一个冬天里的童话[N];银川晚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陈张;“桂林画家村”发展之路在何方[N];桂林日报;2005年
3 ;画家村:都市里的村庄[N];中国文化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屈菡;画家村,复制过多的产业模式[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陈小艳 代桂云 通讯员 聂恒 任川;达尼画家村:一个山村的文化追求[N];人民政协报;2012年
6 蒋子龙;中国出了个“画家村”[N];中国旅游报;2001年
7 ;西部画家村要长大[N];中国文化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李珊珊;山沟里的画家村[N];中国文化报;2011年
9 黄守部;豫东大地上的“画家村”[N];中国民族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唐小清 邵晶岩;俄罗斯画家“淘金”太阳岛画家村扬名[N];黑龙江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春怡;呼和浩特画家村景观设计与施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宝山;北京宋庄画家村聚落建筑空间类型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04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004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