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新城区建设中的社会空间分异研究综述
本文选题:新城区 + 社会空间分异 ; 参考:《现代城市研究》2017年10期
【摘要】:首先通过对城市社会空间内涵的剖析,认为广义城市社会空间更适应于我国当前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研究,并结合新城区社会空间的特性,阐释了新城区社会空间分异的内涵。其次,通过对比资本主义国家、后社会主义国家以及我国新城区社会空间分异的形成机理,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城区社会空间分异主要受到制度环境、产业结构和技术条件三个方面影响,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城区社会空间分异与其制度环境、国家职能和"历史路径"多因素有关,而我国新城区社会空间分异是国家政策、市场经济及全球化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最后,对国内外新城区社会空间分异的研究进行比较,指出我国新城区社会空间分异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和对象、研究理论以及研究范式上与国外研究具有差异。
[Abstract]:Firstly, by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 social spac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broad sense of urban social space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study of the differentiation of urban social space in our country, and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space in the new urban area, it explain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ocial spac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new urban area. Secondly, by compar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ocial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in capitalist countries, post-socialist countries and China's new urban area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social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new urban areas in capitalist countries is mainly subject to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echnical conditions affect the social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new urban areas in the post-socialist countries, which is related to its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state functions and "historical path", while the social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new urban areas in China is a national policy. The result of market economy and globalization economy. Finally, the research on social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new urban areas at home and abroad is compared, 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research on social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new urban areas in China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foreign countries in terms of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scope and objects, research theories and research paradigms.
【作者单位】: 海口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口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一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开发区建设与地方文化空间的重构”(41271170)
【分类号】:C912.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瑞芹;;上海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特征研究[J];特区经济;2009年03期
2 余佳;丁金宏;;大都市居住空间分异及其应对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徐卞融;吴晓;;基于“居住—就业”视角的南京市流动人口空间分异研究[J];规划师;2010年07期
4 孔翔;唐海燕;钱俊杰;;基于不同租住模式的加工制造园区周边社会空间分异研究——以漕河泾出口加工区浦江分园周边社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4期
5 张凌云;李松;李平光;綦群高;;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民族居住空间分异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05期
6 孟祥远;;从住区社会空间分异到极化住区——以南京顶级住区时空演替为研究样本[J];商业时代;2010年27期
7 李志刚;吴缚龙;薛德升;;“后社会主义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述评[J];人文地理;2006年05期
8 易峥,阎小培,周春山;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1期
9 杨上广;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研究[J];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10 魏立华;闫小培;;有关“社会主义转型国家”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述评[J];人文地理;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冯健;周一星;;转型期北京社会空间分异重构[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赵静媛;;1900—1937天津城市社会区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李明;李雪铭;;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内部文化的空间分异研究——以大连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张引;王志章;杨庆媛;;中国城市社会空间再生产与城市化路径——一种空间政治经济学视角[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张艳;柴彦威;叶昱;;北京城市社会空间分异与社会公平:市场化、单位与居民日常活动[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庞瑞秋;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常芳;大城市(社会)生活空间问题及其解决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瑞芹;上海市居住社区空间分异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闫月花;武汉市中青年群体居住空间分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石惠;城市交通对居住空间分异的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宋相奎;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转型下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恒容;城市社会空间机理下日常生活交往场所的问题及其空间建构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年
6 王锴;城市社会空间与生态设施空间耦合机制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7 吴小慧;基于居委会尺度五普数据的昆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8 李帅;南宁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4年
9 肖莹光;广州市中心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张国庆;沈阳市社会空间结构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12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012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