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公众对转基因水稻大豆的接受度及影响因素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1 02:19

  本文选题:转基因水稻 + 转基因大豆 ; 参考:《科技管理研究》2017年12期


【摘要】:基于中国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现实情境,结合社会系统论和风险社会理论引入系统信任、风险/收益感知、科技观、传播媒介等系列变量,对重庆、湖北、浙江三省市城镇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调查数据比较国内研发的转基因水稻和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公众接受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公众对转基因水稻的接受度比转基因大豆的接受度高,受到更多风险感知等结构因素的显著影响。信任国内转基因研发机构、转基因技术保障粮食安全的收益感知是对这两种转基因作物与食品的公众接受度都有正向显著影响的关键因素。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转基因风险管理要聚焦粮食安全保障、专家系统的信任机制建设和科技观引导。
[Abstract]:Based on the realistic situation of China's food security and food safety, combining the social system theory and the risk society theory to introduce a series of variables, such as system trust, risk / benefit percep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view, media, etc., for Chongqing, Hubei, Hubei, etc.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urban residents in three provinces and cities of Zhejiang Province. The data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public accepta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ransgenic rice and imported GM soybeans developed in China. It was found that the public acceptance of transgenic ric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ransgenic soybean and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structural factors such as risk perception. Trust in domestic transgenic R & D institutions, GM technology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perception of incom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public acceptance of both transgenic crops and fo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GM risk management should focus on food security, the trust mechanism of expert system and the guid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技风险的社会管理研究”(11BSH008)
【分类号】:C913.4;S56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美国培育出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可增产35%[J];山东农业;2000年06期

2 ;美培育出转基因水稻新品种[J];农药市场信息;2000年14期

3 ;日本用转基因水稻生产球蛋白[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3期

4 ;日本用转基因水稻生产球蛋白[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1年01期

5 ;浙江大学育成转基因水稻灭螟虫[J];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01年10期

6 罗闰良;湖南省第一个转基因水稻通过现场评议[J];杂交水稻;2002年05期

7 远译;富含β-胡萝卜素的转基因水稻[J];世界农业;2003年06期

8 ;美培育出抗多种恶劣环境的转基因水稻[J];垦殖与稻作;2003年04期

9 毛磊;美培育出抗多种恶劣环境的转基因水稻[J];新疆农垦科技;2003年06期

10 朱琳;美培育出新型转基因水稻[J];湖南农业;200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琳;李超;束长龙;宋福平;张杰;;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ylyi ADP1检测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转移模型的建立[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2 徐海滨;殷昭雪;;转基因水稻潮酶素标记基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徐海滨;;转基因水稻的研发和食用安全性评价概况[A];海峡两岸第三届毒理学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4 彭于发;;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贺晓云;;转基因水稻的食用安全性评价进展及存在的问题[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孙明法;姚立生;朱国永;王爱民;何冲霄;万林生;;转基因水稻安全性问题的探讨和研究[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裴新梧;;转基因水稻与环境安全性[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4:转基因植物与食品安全[C];2010年

8 孔令帅;胡凝;;风速和风向对转基因水稻基因飘流的影响[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7应对气候变化与农业气象防灾减灾[C];2013年

9 张静柏;李和平;黄涛;瞿波;廖玉才;;抗稻瘟病转基因水稻的筛选与鉴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姚春馨;许明辉;李进斌;谭学林;田文忠;唐祚舜;;转溶菌酶基因水稻稻米毒理及致畸作用试验[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4—2006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许凯 ;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再次交锋[N];国际金融报;2005年

2 本报驻马尼拉记者 王传军;转基因水稻将被各国广泛接受[N];光明日报;2005年

3 陈芹;何为转基因水稻[N];湖北科技报;2004年

4 实习生 邵文佳 记者 李晔;转基因水稻上餐桌?且慢[N];解放日报;2005年

5 本期嘉宾 佘建明 张保龙 省农科院遗传所 主持人 罗兵前 邵晓玲;转基因水稻安全引发争议[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5年

6 章轲;最新报告:受限转基因中国米制品海外遇困[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袁万茂 谢国和;我国暂无合法转基因水稻品种[N];湖南科技报;2007年

8 京华;转基因水稻“口水战”中逼近商业化[N];江苏经济报;2007年

9 柳志卿;转基因水稻利弊悬疑[N];江苏科技报;2007年

10 记者  罗晖;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存在争议[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彪;水稻感染RSV产生症状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及RNAi介导的抗RSV和RBSDV转基因水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张熠婧;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3 林超;抗RBSDV转基因水稻田间生物学调查及分子特征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4 胡太蛟;基于分子删除策略的新型安全转基因水稻培育技术[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5 毛碧增;转基因水稻抗病性的遗传和对发育调控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刘明宏;耐二种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于燕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转基因水稻识别和高油棉籽筛选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8 周琳;转基因水稻、大豆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林朝阳;构建可选择性杀灭转基因水稻并利用该体系表达人血清白蛋白[D];浙江大学;2008年

10 张宏军;转基因水稻品系99-1对草铵膦抗性及竞争性的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新华;镉和镉+高温对双抗氧化酶转基因水稻生长生理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耀文;基于公众认知和态度的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决策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3 耿国强;从科学技术争论角度透视转基因水稻商业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强晓晶;小盐芥ThPIP1基因的水稻遗传转化及耐盐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5 荣瑞娟;Western Blot检测转基因水稻PMI蛋白质[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6 刘霞;新型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材料创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7 毕吕杰;抗RSV转基因水稻中外源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其对水稻基因表达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8 王春霞;基于转录组的转基因水稻安全评价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9 唐信伟;缺刻蛋白转基因水稻的培育[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10 李慧;风险技术公众态度形成中的社会心理因素[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46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046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b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