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分析性思维
本文选题:社会科学研究 + 分析性思维 ; 参考:《长白学刊》2015年06期
【摘要】:科学是有着历史性的,或者说,科学以什么形式出现是根源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要求的,是包含着服务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的合目的性的。福柯认为,现代科学发源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包含着分析性思维,我们既已拥有的世界就是由现代科学所建构起来的,体现了分析性思维,也反过来证明了分析性思维的合理性。社会科学与科学的整体面貌是一致的,它的大量工作都耽于这个由现代科学所建构起来的世界之中进行循环论证,特别是在把理性解读为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之后,既要求科学研究及其成果具有合目的性,又要求社会建构具有合理性,而且也在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中充分地反映出了这些要求。但是,20世纪后期以来,人类进入了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时期,生成于工业社会的这一包含着和反映着分析性思维的科学不再具有合目的性了,从而意味着根据后工业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科学建构的任务必须被承担起来。
[Abstract]:Science is historic. In other words, the form in which science appears is rooted in the social practice requirements under specific historical conditions, and it contains the purposeful nature of social practice serving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conditions. Foucault believes that modern science originated in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ies and contains analytical thinking. The world we already have is constructed by modern science and embodies analytical thinking. In turn, it proves the rationality of analytical thinking. The whole face of social science and science is the same, and much of its work is focused on circular argument in a world constructed by modern science, especially after interpreting reason as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and technical rationality. Both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ts achievements are required to be purposeful and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is required to be reasonable, and these requirements are fully reflect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However, since the late 20th century, mankind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transition to a post-industrial society, and this science, which contains and reflects analytical thinking, is no longer purposeful. This means that the task of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must be taken up.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通过服务型政府建设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12XNL003)资助研究
【分类号】:C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旭;探析杰姆逊后现代美学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张旭平;建构与解构:主体在现代、后现代哲学中的命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马杏苗;对现代社会合理精神基础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阮玉慧;;论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张莉;;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农村就业的素质结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6 方敏;;现代性的历史进程、内涵和实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胡荣;;极权主义下的诗意与苦难——论君特·格拉斯小说的历史反思主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8 吴佳宇;;浅论近代英美文学的现代性潮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9 刁丽;;孤云出岫 去留无意——论《庄子》对自由心灵的实现[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张斌;;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合理性[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伟轩;;中国封闭式居住模式的源流、现状与趋势[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徐雅芬;;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回溯与展望[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世雁;翟波;;建设生态伦理浅论——科技伦理的自然与社会走向[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李世雁;;现代生态学的后现代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刘益宇;;两种信仰系统的“和而不同”——科学与宗教交融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7 吴安春;;西方“德性论”哲学视野中的创造观及其教育价值——兼论西方“德性论”哲学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计彤;;人居聚落后城市化走向的生态哲学探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田鹏颖;;社会工程——现代社会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10 肖靓莎;彭希林;;浅析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对大学生学习力的启示[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8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兆芳;以人为本视角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郝涛涛;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关怀思想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潘双华;基于两型社会的科技创新价值取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沈丽琴;论广告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6 曹燕宁;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杜雨;西方新发展主义理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邹文兵;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盘长纹艺术符号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吴福妹;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启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单云婷;多丽丝·莱辛创作中的生态意识探析[D];江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筱刚;浅议分析性复核在审计中的应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王漪;试论分析性复核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沈荟;刘毛伢;;加强宏观分析性经济报道[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4 王东晓;分析性复核在审计实施阶段的运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5 林聆;浅议分析性复核的运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王俊杰;;分析性复核在审计中的运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7 成君平;;方法多元,让提问更有效[J];江苏教育;2013年46期
8 王力钢;;一种基于模态语境的分析性刻画新方案[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幸P;浅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分析性复核》的特点与改进[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读者留言板[J];英才;200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玛格丽特·列维;陈涛;;分析性叙述:为复杂的历史进程建模[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2期[C];2010年
2 张正选;李紫阳;;浅谈分析性复核在增值税审计中的运用[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3 陆景瑜;;四滴水汇大江海——以幼儿园语言活动为例浅谈幼儿分析智力的培养[A];第四届中国智慧思维学术研讨会暨智慧学校创建与创新人才培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王金凤;王如燕;;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审计信息资源库与分析性程序——基于东方电子案例再鉴定的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医疗保险处 姚晓红;浅谈医疗费用数据的分析性稽核[N];今日信息报;2007年
2 李晓慧;充分运用分析性程序[N];中国财经报;2002年
3 李成明;浅议分析性复核在银行审计中的运用[N];中国审计报;2004年
4 李守铎;分析性复核对财务软件设计的一个启示[N];财会信报;2007年
5 记者 张龙;想成功就要进行分析性思考[N];中国企业报;2009年
6 栗粟;分析性复核与审计风险[N];中国财经报;2002年
7 王希林;解析精神分析性短期焦点治疗[N];健康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聂辰桅;分析句的分析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王聚;分析性:在平凡与荒谬之间[D];复旦大学;2013年
3 廖义刚;审计分析性程序绩效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4 鄢烈梅;论分析性复核程序[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62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062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