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女性职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学术女性 + 学术职业 ; 参考:《现代大学教育》2017年03期
【摘要】:随着我国学术职业的逐步转型,以及学术女性职业群体的壮大,影响学术女性职业发展的因素也呈现出更复杂和多元化特征。本文突破传统研究立足于家庭和婚姻的角度,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法厘清影响学术女性职业发展的五大因素:个人职业成就动机、大学组织环境、家庭、性别以及社会支持,同时分析男女两性影响因素的差异性,以及女性群体内部因为年龄、教龄、职称、学科以及院校类型而呈现出的影响因素的不同表现。研究不仅有助于优化学术职业的内部结构,促进女教师学术职业的进一步发展,还能为实现高等教育领域的两性平等和均衡发展提供实践层面的依据。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transformation of academic profession in our country and the expansion of academic female professional group,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female career also show more complex and diversified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breaks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based on family and marriage, and uses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to clarify fiv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women: individual career achievement motivation, university organization environment, family, gender and social support. At the same time, it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of influencing factors between men and women, and the different performance of influencing factors in female groups because of age, teaching age, professional title, discipline and the typ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research not only helps to optimize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academic profession and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female teachers' academic career, but also provides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gender equality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2017年中央高校专项“大学教师学术能力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17SZYB33 2015年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产学研合作的陕西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5N021
【分类号】:C913.68;G6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佟新;周旅军;;就业与家庭照顾间的平衡:基于性别与职业位置的比较[J];学海;2013年02期
2 钟云华;;学缘关系与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基于H大学的实证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王俊;;学术共同体的性别隔离——对一所研究型大学女教师叙说的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02期
4 袁广林;;大学学术共同体:特征与价值[J];高教探索;2011年01期
5 高耀明;黄思平;夏君;;高校女教师的生存状态分析——以上海市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6 刘道玉;;必须遏制大学教师队伍的近亲繁殖[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7 佟新,濮亚新;研究城市妇女职业发展的理论框架[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03期
8 田建荣;关于高等教育学术性、职业性问题的思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守仁;;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促进方式与途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7年02期
2 黄春梅;;学术女性职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7年03期
3 王静;李俊秀;;科研育人:高等教育变革的动力[J];中国成人教育;2017年08期
4 方跃平;;基于“共同体”视角的现代大学治理[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5 黄衍华;乔晓春;;子女职业地位获得更依赖于父亲还是母亲?——来自1990年人口普查的历史证据[J];人口与发展;2017年02期
6 方英;;个体调适与社会政策支持:高龄青年女性再生育与工作和家庭平衡研究[J];青年探索;2017年02期
7 卜风贤;刘丹迪;季旭;武文花;;区域科技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8 周宇香;宋健;;中国城镇已婚妇女就业对其生育状况的影响研究[J];南方人口;2017年01期
9 崔迎春;普书贞;张哲晰;;中日女大学生就业、婚育及家庭意识比较研究[J];日本问题研究;2017年01期
10 邱幼云;;“场域-惯习”视野下劳动参与的性别化机制——基于一名80后流动女性的个案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佟新;;平衡工作和家庭的个人、家庭和国家策略[J];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2 佟新;杭苏红;;学龄前儿童抚育模式的转型与工作着的母亲[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生云龙;;清华大学教师学历与学缘结构的变迁[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4 陈苑;阎凤桥;文东茅;;北京市高校教师学缘关系与职业发展轨迹的调查与分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03期
5 肖海涛;;试论师生学术共同体的构建——以潘懋元先生的家庭学术沙龙为例[J];江苏高教;2007年05期
6 王晓亚;;高校女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社会学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7年04期
7 李萌;;新的源泉及发掘——关于野中郁次郎的知识创造理论[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年04期
8 赵叶珠;;中国高校女教师队伍发展的现状分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2期
9 方卫星;严蔷薇;;地方性本科大学教师生存状态——政治地位状况的调查(以某大学为例)[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刘道玉;;必须遏制大学教师队伍的近亲繁殖[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本荣;女性职业发展的障碍及对策[J];人才开发;2003年09期
2 强国民;;女性职业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3 ;女性职业的选择与职业的成功[J];农民科技培训;2008年01期
4 李春凤;;从组织性质看高校与企业女性职业生涯阻隔的差异[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年04期
5 邓慧婕;;试论我国女性职业生涯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年09期
6 汪炜伟;;20世纪30~40年代福建女性职业的发展与困境[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年03期
7 闫荣霞;;女性职业自评与幸福感相关性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6期
8 叶静;龙珍华;;女性职业发展的障碍及对策分析[J];企业导报;2011年08期
9 邓子鹃;;近10年国内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研究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13年03期
10 袁修美;;美丽出门——现代女性职业妆容技法[J];科普天地(资讯版);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丁辉;;女性职业压力与健康保健[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春霞;促进女性职业发展企业责任不可推卸[N];中国妇女报;2010年
2 张辑;科技女性职业发展有“三道槛”[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刘霞;职场环境如何影响女性职业发展[N];中国妇女报;2013年
4 彭兴庭;从“女性职业下沉”看两种平等[N];中国妇女报;2004年
5 彭兴庭;从平等的两种状态看“女性职业下沉”[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6 记者 尚慧辉;全社会都来关注女性职业教育[N];山西日报;2003年
7 单士兵;反思女性职业下沉现象的社会根源[N];工人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李雪婷;女性资产是重要软实力 全球化是女性发展契机[N];中国妇女报;2014年
9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琴;高学历与低就业:韩国女性的职业困境[N];中国妇女报;2013年
10 阮莉珠;“三高”女性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N];上海科技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亚楠;在职女性职业生涯发展障碍维度及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傅跃琴;我国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黄丽;女性职业发展自我阻隔因素量表的编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董婧;性别视角下女性职业困境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5 高美娜;生育对女性职业发展影响研究[D];北京物资学院;2016年
6 李婕;生育模式对职业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7 赵琳;高知女性职业选择与发展的经济学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8 刘玉清;山西省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屈智芳;社会保障与女性职业发展[D];郑州大学;2010年
10 李春凤;不同组织高学历女性职业生涯阻隔差异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65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065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