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5 17:40

  本文选题:民国时期 + 专业社会工作 ; 参考:《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摘要】: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的工作重心已经从经济建设开始慢慢向社会建设转移。而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制度和手段,事实和经验表明,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目标以及方法对于社会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协调、服务与社会管理等作用。因此,研究并推动社会工作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文献研究表明,目前中国社会工作的基础性研究较为薄弱,多数研究集中在学科重建之后,而缺乏对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的系统性研究。其实,在民国时期,专业意义的社会工作已经初步确立,而且内容和形式都非常丰富,只是由于民国时期战争和自然灾害频发,加上建国后忙于建设,所以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研究被忽视了。本文是对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首次系统性研究。本文主要围绕社会工作专业要素即社会工作群体、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出现与发展过程来探讨专业社会工作在民国时期的生成机制问题。其中涉及的问题有:社会工作在民国时期的发展阶段是怎样的?社会工作的专业要素是什么?专业要素在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是如何生成的?专业要素与社会环境是如何互构的?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缘起、目的、意义、研究内容以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述评。第二章主要探讨了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文章首次尝试将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分成萌芽、雏形及初步确立三个阶段。研究发现,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是专业要素的出现与成熟过程,即是由社会工作群体、社会工作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互构的结果。并发现,民国时期的专业社会工作是由“本土的社会工作”与“本土化的社会工作”共同构成的。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民国时期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文章首次全面系统地归纳了民国时期教会大学中的社会工作发展情况。研究发现,民国时期专业意义的社会工作首先是在教会大学中出现的,并且是社会工作教育与社会工作实践并行发展的,教会大学对推动社会工作在近代中国的繁荣起到了辐射作用。第四章介绍了民国时期社会工作方法的发展,主要分析了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以及社会工作行政的发展状况以及这些方法形成的动力因素。研究发现,社会工作方法的形成是西方文化与近代中国本土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五章介绍了民国时期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主要探讨了工业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医院社会工作、妇女儿童社会工作以及矫正社会工作的发展情况、动力因素、经验以及不足。研究表明,当时最成熟的是医院社会工作,开展泛围最大的是农村社会工作,工业社会工作与妇女儿童社会工作得到了初步发展但没有得到普及,而矫正社会工作还正处于萌芽状态。第六章主要是通过总结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特征,指出了其中的经验与不足,并给出了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对当代的启示性思考。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 the focus of our Party ' s work has gradually shifted from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to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 The social work is an important system and mean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ety . The fact and experience show that the professional ideas , goals and methods of the social work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coordination , service and social management of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 Therefore , it has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


The research of literature shows that the basic research of social work in China is weak , most of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 In fact ,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has been neglected .


Chapter three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in the period of the People ' s Republic of China . Chapter Three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in the period of the People ' s Republic of China .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文华;;制约民国职业教育发展因素之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19期

2 张文凤;;民国初期我国东北农业资本主义进程的历史考察[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3 郑周;;近10年关于民国社会教育的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11年04期

4 张绍春;;论民国时期马叙伦的教育思想[J];教育评论;2011年03期

5 章妮娜;;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方针政策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填字游戏[J];世界儿童;2011年06期

7 朱敏;;民国时期女子高校人才培养形式刍议[J];华章;2011年19期

8 边润桃;;民国时期洮岷地区的灾荒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9 甘锋;;民国时期宁德县“公产”“形态”管窥[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屈杨杨;;民国时期涪陵鸦片泛滥的成因与影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别必亮;;民国时期我国高校校歌探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谢晓鹏;;民国时期河南匪祸及其成因[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宋海燕;;民国乡村书院的演变——对庐陵两本书院志的解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戚厚杰;;民国时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及教训[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王欣;;马长寿先生的康藏研究[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6 冯敏;;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国家审计的发展[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7 王波;任俊;;民国时期甘肃发行“节约建国储蓄券”历史背景及其版式[A];第二届西北五省区钱币学会协作会议专辑[C];2002年

8 慈鸿飞;;民国时期中国西部农业资源开发[A];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伟;;民国时期职业补习教育对现今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启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10 夏红艳;;民国时期湖北省枣阳县商会及其钱票[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六期[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相山 张红霞 王子芝;民国时期的“宛西自治”[N];中国档案报;2005年

2 王成波;民国时期的紫云民间武装[N];贵州政协报;2010年

3 ;民国时期的中国西部科学院档案[N];中国档案报;2010年

4 崔保新;邓缵先 民国时期的援疆县长[N];西部时报;2010年

5 陕西杂文家 陈仓;民国名士缘何不做官[N];南方日报;2010年

6 ;漫谈民国[N];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何国斌 文凤娇 广东省广州市救助管理站;用社会工作方法滋润干渴的花朵[N];中国社会报;2011年

8 高松年;民国瓷鉴识要点[N];美术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孙怡;“世纪笑话”会影响民国瓷走势吗[N];中国商报;2011年

10 记者 庄建 通讯员 谢万幸;快!抢救保护民国时期文献[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志丽;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马廷中;云南民国时期民族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薛其林;民国时期学术研究方法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杨常伟;民国时期山西农业科技[D];山西大学;2009年

5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陆汉文;民国时期城市居民的生活与现代性(1928—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黄正林;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研究(1644-1949)[D];河北大学;2006年

8 吴秀梅;民国景德镇制瓷业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杨茜;民国时期上海民俗书刊出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金兵;民国时期职业指导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平;民国时期福建的土匪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吴静;民国时期学位制度探析[D];浙江大学;2002年

3 刘月华;民国时期新疆石油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4 刘斌;民国四书文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方;民国时期的新兴职业女性[D];吉林大学;2006年

6 苏刚;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立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志娟;科学本土化:民国时期科学发展必由之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吕敏霞;民国时期中小学德育制度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金轲;额济纳旗土尔扈特史述论[D];兰州大学;2007年

10 宋庆欣;民国时期北京娼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669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0669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6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