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从思想到理论:论本土传播理论建构的可能性路径

发布时间:2018-07-26 14:10
【摘要】:理论建构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目标。关于"传统思想"转化为"传播理论"的问题,回答"是否可能"、"为何可能"比回答"如何可能"更为重要。吉登斯的"双重解释"说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资源:第一,社会科学家要像"社会成员理解自身"一样来理解社会成员的行动,因而社会科学理论和常识必然拥有一部分"共有知识";第二,社会科学家又必须超越常识理解,建构更为精致的理论;第三,社会科学理论极大地影响着常识世界,甚至成为常识的一部分。"双重解释"意味着,理论和经验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传统思想和经验之间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詹姆斯·凯瑞的"传播的仪式观",就是利用传统思想建构理论的典范。这就是为从"思想"到"理论"的可能性路径提供的论证。而儒家道德传递观,或许是三者之间的"共有的知识"。
[Abstract]: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On the question that "traditional thought" is transformed into "communication theory",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answer "is possible", "why possible" than "how possible". Giddens'"double interpretation" theory provides us with a good source of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first, social scientists need to understand social members' actions as "social members understand themselves". Therefore, social science theories and common sense must have a part of "common knowledge"; second, social scientists must go beyond common sense understanding and construct more elaborate theories; third, social science theories greatly affect the common sense world. Even become a part of common sense. " Double interpretation means that there is no absolute gap between theory and experience, and there is a more inextricable connec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thought and experience. James Carey's "concept of Communication ritual" is a model of constructing theory by using traditional ideas. This is the argument for the possible path from thought to theory. The Confucian view of moral transmission may be the "common knowledge" between the three.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浙江大学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基金】:2013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华夏传播理论研究:新视野、新思维、新路径”(13NDJC169YB)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C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海龙;;传播研究本土化的两个维度[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2 吴予敏;;中国传播观念史研究的进路与方法[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肖叶飞;;传媒产业融合与政府规制改革[J];国际新闻界;2011年12期

2 邹利斌;孙江波;;在“本土化”与“自主性”之间——从“传播研究本土化”到“传播理论的本土贡献”的若干思考[J];国际新闻界;2011年12期

3 董天策;;新闻传播理论深化与创新的方法论路径[J];当代传播;2015年04期

4 李朝杰;白贵;;关陇集团与贞观时期文学的条件预设——一个观念史角度的考察[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曾哲;;我国西部地区宪政文化建设本土化研究[J];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12年00期

6 叶珲;;浅议社会系统论在中国传播学实践中的指导作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4年07期

7 曾凡斌;;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国际化的现状、环节与突破[J];中州学刊;201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谷征;;“北京调查”三十年后再反思:兼论中美早期受众研究之比较[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朝杰;贞观时期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杨健;建筑学理论形成方法[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国强;《墨子》研究之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2 丁志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传播学的研究趋向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3 熊文珍;中国互联网14年研究——事件与观念的视角[D];南昌大学;2009年

4 刘尚正;15年来我国新闻传播研究方法透视[D];南昌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力丹;关于传播学研究的几点意见[J];国际新闻界;2002年02期

2 刘海龙;;从受众研究看“传播学本土化”话语[J];国际新闻界;2008年07期

3 翟学伟;;报的运作方位[J];社会学研究;2007年01期

4 陈力丹;;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分化、整合与研究方法创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胡翼青;;传播研究本土化路径的迷失——对“西方理论,中国经验”二元框架的历史反思[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李彬;反思:传播研究本土化的困惑[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5年06期

7 赵月枝;邓理峰;;中国的“美国中心论”与中国新闻业和新闻传播学术的发展——与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传播学院赵月枝教授的对话[J];新闻大学;2009年01期

8 王怡红;;从历史到现实:“16字方针”的意义阐释[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会 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理论与策略体系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谭箭;对广义传播理论基础的初步研究[J];咸宁师专学报;1995年02期

3 黄艾华;深化理论研究 拓展学术领域——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新闻传播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J];新闻知识;2003年03期

4 张金海;程明;;从产品推销到营销与传播整合——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6期

5 J.Z.爱门森;;探足于“后现代”、“后美国”与“复古求变”的交叉河流——论国际传播理论的亚洲中心学派[J];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6 星亮;;从历史研究看理论发展——对营销传播理论演进路径的理解与诠释[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7 林伯江;周士琳;;传播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4年03期

8 高蕴琦;;传播理论与教育改革[J];外语电化教学;1986年01期

9 高蕴琦;教育传播理论及其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1995年01期

10 袁胜;;用战略传播理论拓宽学生国际视野[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周自祥;;平民化传播理论的建构[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王怡红;;关系传播理论的逻辑解释——兼论人际交流研究的主要对象问题[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夏s,

本文编号:2146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146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f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