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交往困扰与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的关系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ocial disturbance and mobile network use behavior. Methods from April to June 2014, 1488 college students from 3 colleges in Inner Mongolia were measured by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The scores of withdrawal response, emotion regulation, social function and tolerance were (1.98 卤0.71), (3.23 卤0.69), (2.60 卤0.87), (, 3.33 卤0.79), (2.33 卤0.84), (3.03 卤0.71), (2.18 卤0.85), (, 2.89 卤0.85), respectively. The scores of using time were (2.10 卤0.75), (3.26 卤0.88). The scores of 5 dimensions and total scores in the group with high interpersonal disturbanc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group with low interpersonal disturbance (all P 0.01). There wa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tress perception and withdrawal reaction, social function, tolerance and the total score of mobile network overuse behavior scale (P0.05). The total scores of heterosexual and interpersonal distres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imensions and total scores of mobile network overuse behavior scale (P 0.05). Stress perception, communication anxiety and interpersonal disturbance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s on mobile network overuse (P0.01). Conclusion College students' high social disturbance is more likely to cause excessive use of mobile phone network, and it can reduce the excessive use of mobile phone network by reducing the pressure percep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interaction distress.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研究所;佳木斯大学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XJC840003) 内蒙古民族大学博士启动基金(BS343)
【分类号】:G645.5;C91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茂恒;大学生人际交往探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钟艳;浅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3 苏宝芳;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J];泰安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4 王双季;优化人际交往 提高教学效率[J];教育评论;2002年03期
5 李萍;网络与青少年人际交往[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2期
6 郑锐华;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陆春庚;职校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及疏导[J];职教通讯;2003年10期
8 贾慧苏;中专生人际交往新特点之探析[J];职业技术;2005年04期
9 代媛媛;;旅游活动中的人际交往艺术[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马磊;;浅析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影响[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颖;;人际交往心理论[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刘燕华;陈晓;;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与人际交往困扰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冒名芳;徐保卫;;人际交往中的修辞得体性原则[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4 赵纪萍;;建国60年人际交往中的价值观认同研究[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2)[C];2009年
5 晨玮;;在语文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高立新;;外来人员子女人际交往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雷建华;;与人为善和构建和谐社会[A];陕西省“构建和谐老龄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陆晔;;人际交往作为新闻信息源:基于全国受众调查的讨论[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3)——网络化关系:新传播与当下中国论文集[C];2013年
9 刘肖岑;桑标;张雷;张文新;;大学生自利/自谦偏向的表现及其对人际交往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冯缦;;长其善 救其失 助人自助——一例大学生人际交往不适的案例分析[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光荣;人际交往创造健康成长的空间[N];云南日报;2004年
2 周光荣;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N];云南日报;2004年
3 傅学煜;真诚道歉有利人际交往[N];健康时报;2007年
4 李云萍;专家讲授心态与人际交往[N];石家庄日报;2007年
5 北京大学教授 夏学銮;人际交往需要哪些阳光心理[N];北京日报;2013年
6 一飞;现代人怎样进行人际交往[N];中国人事报;2000年
7 肖祥云;人际交往中的加减效应[N];健康报;2005年
8 肖春飞;人际交往与医患沟通(三)[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9 宇庭;人际交往切忌“过度投资”[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10 王 晖;人际交往很重要 沟通需要讲技巧[N];河南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荆岵;研究生人际交往的现状探析及对策建议[D];青岛大学;2012年
2 徐鑫;青少年手机(短信)使用对人际交往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4年
3 媛红;小组工作在流动儿童人际交往认知中的实务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李彦霏;微信人际交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解婧;高中生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对比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6 李焱;微信中人际交往与社会资本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7 朱艳;基于微信平台结构的人际交往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8 蒋婷焰;当前中职生人际交往的问题与教育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施莹;异国求学路上的跨文化生存[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徐静;大学生网络游戏人际交往与现实人际交往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660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166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