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思潮传播“三重”律:借力、借势、借需传播

发布时间:2018-08-08 21:17
【摘要】:社会思潮传播深刻影响着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社会思潮在传播过程中,呈现出借力传播、借势传播和借需传播"三重"规律。借力传播主要体现为借学术理论之力、名人影响之力、宗教渗透之力与文化艺术之力进行"必然性"传播,借势传播主要体现为借社会变革之势、社会热点之势与时代潮流之势进行"应然性"传播,借需传播主要体现为借群众利益诉求、群众心理诉求与群众价值诉求进行"潜隐性"传播。
[Abstract]:The spread of social thoughts deeply affects people's road confidence, theoretical confidence, institutional confidence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the social trend of thought presents the law of "triple" spread by means of opportunity and demand. The power of communication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power of academic theory, the influence of celebrities, the power of religious penetration and the power of culture and art to spread "inevitability", and the opportunity communication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trend of social change. The tendency of social hot spots and the trend of the times propagate "ought to be", 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latent" communication of the masses' interests, the masses' psychological demands and the masses' value demands.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大众认同困境与破解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7ASK018)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016ZDMK01) 西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培育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战略问题研究”(15XDSKZD007)阶段成果
【分类号】:C912.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新刚;温静;;新世纪社会思潮对青年影响的特点浅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课题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研究[J];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雷卫平;;社会稳定的文化方略[J];学术交流;2012年06期

4 丁祥艳;;社会思潮的类型和基本特征浅析[J];人民论坛;2013年02期

5 李勇;;关于当前社会思潮问题的思考[J];延边党校学报;2007年01期

6 严兴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解读[J];学习与探索;2008年01期

7 朱四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社会思潮的优势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7期

8 方付建;;论网络时代的社会思潮[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9 张玉明;伍三媛;;当代社会思潮对青年产生影响的特点及应对策略[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韩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邦凡;;论社会思潮的若干特性[A];2007年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静;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研究[D];延安大学;2016年

2 宋海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73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173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6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