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

发布时间:2018-08-13 09:13
【摘要】:影响哲学社会科学方法创新的因素可分为主体因素、保障因素、动力因素三类。主体因素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个人因素,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物质条件、管理体制与机制、文化氛围、科研团队建设分别为哲学社会科学方法创新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制度保障、文化保障和组织保障;政府支持、技术发展、社会需求又为哲学社会科学方法创新提供了前进动力。政府可通过加大投入、改革体制、支持团队建设、倡导创新文化、搭建交流平台等方式进一步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
[Abstract]: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novation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method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subject factor, safeguard factor and dynamic factor. The subjective factor is the personal factor of the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er, which is the most direct influence factor, the material condition,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chanism,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of the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provides material guarantee, system guarantee, cultural guarantee and organization guarantee for the innovation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method, government suppor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social demand provides the motive force for the innovation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method. The government can further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methods by increasing investment, reforming system, supporting team building, advocating innovation culture and building communication platform.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09JDZ00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0zd&019)
【分类号】:C0;B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许庆瑞,郑刚,喻子达,沈威;全面创新管理(TIM):企业创新管理的新趋势——基于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J];科研管理;2003年05期

2 谭源渊;;研究生导师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庆瑞,梁欣如,郑刚;企业创新管理基本范式的发展与全面创新管理(TIM)的必然性——基于创新退化视角[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陈劲;朱凌;;面向创新型国家,推动中国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3 喻子达;李垣;;中美企业全员创新管理模式比较——海尔模式与GE模式[J];管理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4 肖海林,彭星闾,王方华;企业持续发展的生成机理模型:基于海尔案例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8期

5 赵更申;雷巧玲;;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3期

6 许庆瑞 ,蒋键 ,杨涛;面向全面创新管理范式的战略模式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10期

7 水常青 ,郑刚 ,许庆瑞;影响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协同创新要素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12期

8 向刚;企业持续创新:理论研究基础、定义、特性和基本类型[J];科学学研究;2005年01期

9 郑刚;梁欣如;;全面协同:创新致胜之道——技术与非技术要素全面协同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年S1期

10 谢洪明;王成;李新春;区毅勇;;技术创新软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利华;“回归生活世界”思潮的教育学省察[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伟胜;现成生活与可能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政涛;教育生活中的表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郑刚;基于TIM视角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各要素全面协同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张方华;知识型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谢章澍;TIM视角下企业全员创新机理与管理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韦影;企业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8 毛武兴;企业全面创新管理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梁欣如;企业全面创新的领导机制与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张晓燕;跨国公司子公司之间的知识转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弟娥;对我国近代以来女子体育教学从“化大众”到“大众化”发展历程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2 曹雪松;海尔品牌管理模式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3 王海威;全面创新管理框架下的企业全员创新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贾丽娜;基于用户参与的企业交互式创新项目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林建贵;企业财务投资战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杨燕;企业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7 蔡程;基于协同的产品创新项目组合整体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梁艳;全面创新管理在我国大中型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9 孙德花;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互动关系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10 白俊红;创新管理概念、框架及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红军;;虚拟参考咨询工作团队成员互动过程探微[J];图书与情报;2006年06期

2 赵红梅;;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的启示[J];中国冶金教育;2006年05期

3 张珏;也谈高水平大学及其社会贡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年06期

4 万文涛;;学术自由与我国大学科层体制的改革[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郭斌,许庆瑞,陈劲,毛义华;企业组合创新研究[J];科学学研究;1997年01期

6 张钢,陈劲,许庆瑞;技术、组织与文化的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科学学研究;1997年02期

7 赵敏娟;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经济解释[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S1期

8 刘少华,张君晓;学术自由与大学创新[J];现代教育论丛;2001年03期

9 刘雪峰,张志学;模拟情境中工作团队成员互动过程的初步研究及其测量[J];心理学报;2005年02期

10 张燕宏;罗先喜;邱志诚;;关于增强大学教师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诗鹏;;理论自觉与当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J];学术月刊;2011年06期

2 贺祥林;;实践思维方式与制度文明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振东;孙振;;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学科交叉与方法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赵迎欢;;在着力建设特色学科过程中发展自然辩证法[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年

2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李明华;数学猜想的认识论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孔宪峰;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儒家“和”文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丽;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当代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向东;人的主体性与人的全面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黄彩燕;创造性思维的认识过程与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80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180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f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