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个人的生成路径——基于涂尔干与鲍曼社会理论的分析
[Abstract]:Social order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re issues concerned by social scholars. Alth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society is different, However, they are aware that modern society is a highly individualized society, and the question of "how is social order possible" has gradually changed into "how to realize social unity in a highly individualized era", that is, under the current social conditions such as He constructs a modern individual. Durkheim's organic imagination of social unity is to what extent the modern society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emergence of moral individualism and whether moral self-construction can be carried out in modern society. Baumann, from the philosophy of "other", analyzes the possibility of realizing moral self in modern socie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modern, so as to eliminate the individual's fear of uncertain life. Seek spiritual conversion, and finally realize individual autonomy and social unity. Therefore, Durkheim and Bowman's path of moral self-generation contains the pos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moral individuals in modern society and how to realize social unity on the basis of moral self.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研究——聚焦人口流入型地区》(15ZDC028)
【分类号】:C91-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帅;;神圣社会下的现代人——论涂尔干思想中个体与社会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8年04期
2 王林平;;涂尔干实证思想的内涵[J];学术交流;2009年07期
3 陈颀;;走向“集体欢腾”:涂尔干社会理论的危险[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吕付华;;失范与秩序:重思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5 渠敬东;涂尔干的遗产:现代社会及其可能性[J];社会学研究;1999年01期
6 张海洋;涂尔干及其学术遗产[J];社会学研究;2000年05期
7 王宗昱;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J];求是学刊;2001年04期
8 李文华;涂尔干的人性观、社会观、科学观和方法观[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9 戴桂斌;;涂尔干:社会的失范与重建[J];襄樊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戚干舞;;知识的社会起源——涂尔干的范畴理论略析[J];新学术;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兆曙;;涂尔干的遗产和遗憾[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伟;;以涂尔干集体意识的观点浅析当前社会秩序的维持[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李英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把科学理性主义拓展到人们的行为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胡炼刚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重访涂尔干的社会学认识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田建明;涂尔干及其对社会学人类学的贡献[N];中国民族报;2008年
4 思郁;流动的生活,我们的恐惧[N];深圳特区报;2013年
5 秦晖;价值关怀与实证研究[N];南方周末;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迅;涂尔干社会理论的文化之维[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2 于鹏;涂尔干的社会观与现代个体的林中路[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3 蔡振东;涂尔干与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之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4 张贯磊;作为道德共同体的理想社会[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5 陈松凤;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向辉;社会团结:从涂尔干到罗蒂[D];北京大学;2007年
7 徐秀明;涂尔干与布迪厄几种教育社会学观点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黄振羽;社会的结构维度与象征维度[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马宗亮;论涂尔干集体意识[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10 胡晏瑜;基于人的尺度的教育[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84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184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