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南高学派与现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以孔子观为中心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8-08-28 09:44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北大新文化派的激烈反传统主张激起了南高—东大师生的热烈回应,催生了以"学衡派"为主体的南高学派。其后,南高学派以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中央大学为中心,并扩展到南北多校,形成一个广泛而延绵的学术文化网络,造就了现代中国的一个学术社会。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南高学派在柳诒徵、吴宓、郭斌煝、张其昀等倡导下,以《学衡》、《国风半月刊》、《大公报文学副刊》和《思想与时代》为阵地,重塑孔子形象,发起"新孔学运动",倡导"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并在60年代台湾复兴孔学,成为现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一支重要派别。20世纪南高学派的演变历程,不仅表明后五四时代文化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自始至终交织在一起,而且也显示出南高学派的文化民族主义与北大新文化派的激进主义如影随形,成见与心结俱深。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南高学派的民族主义与政治上权威主义经历一个由分到合的复杂过程,显示出现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与政治保守主义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Abstract]:In the May 4th New Culture Movement, the fierce anti-tradition proposition of the New Culture School of Peking University aroused the warm respons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NJU, and gave birth to the Nangao School with Xueheng School as the main body. After that, the Southern High School centered on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Southeast University and Central University, and expanded to many schools in the north and south, forming an extensive and extended academic and cultural network, which created an academic society in modern China. From the 1920s to the 1960s, the Nangao School, initiated by Yiliu Zheng, Wu Mi, Guo Bin Li, Zhang Qiyun, and so on, took Xueheng, Guofeng Semi-monthly, the Ta Kung Pao Literary Supplement and the thought and Times as the basis to reshape the image of Confucius. Initiated the "Neo-Confucianism Movement", advocated "Humanism in the Age of Science", and revived Confucianism in Taiwan in the 1960s, becoming an important faction of modern Chinese cultural nationalism. The evolution of the Southern High School in the 20th century. It not only shows that cultural nationalism and political nationalism are intertwined from beginning to end, but also shows that the cultural nationalism of the South Gao School and the radicalism of the New Culture School of Peking University follow the same pattern, the prejudice and the heart are deep. As a cultural trend of thought, the nationalism and political authoritarianism of the Southern High School go through a complicated process from division to cooperation, which shows the complex and subtl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 Chinese cultural nationalism and political conservatism.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首都迁移与学术文化的分合”(07CZS0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自由关系研究”(07JJD770100)
【分类号】:C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郑大华,贾小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研究述评[J];近代史研究;2005年04期

2 桑兵;;金毓黻与南北学风的分合[J];近代史研究;2008年05期

3 郑大华;;论“东方文化派”[J];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04期

4 桑兵;;中国思想学术史上的道统与派分[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玉河;;30年来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2 黄芳;;跨文化之桥:中国现代著名国人自办英文杂志《中国评论》周报与《天下》月刊[J];编辑之友;2011年03期

3 贾旭东;;范式的转移与意义边界的开放——梁启超五四前后文化思想研究80年[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李冰克;;晏阳初的乡村教育运动及其历史启示[J];党史文苑;2008年22期

5 简婷;;中国近代史范式研究综述[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魏万磊;;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复兴话语谱系的形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何爱国;;“激进”,还是“保守”?——对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主潮论争的回顾与反思[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7期

8 刘继青;;20世纪30年代儒学教育复兴的内因外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9 王毅;;民国思想史研究的一部创新之作——郑大华教授著作《民国思想史论》评介[J];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10 徐新玲;;试论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对“承担机会”的追求——以梁漱溟为例[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晓莉;20世纪上半叶陕西地区法学思想与法学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黄宗华;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干部训练研究:1932-1949[D];南开大学;2010年

4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胡锋;黎元洪与民初政局[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张波;中国电影批评中的话语权威与身份建构(1937-1949)[D];上海大学;2011年

8 李新国;清末民初京津地区中下层士绅的心路历程(1860—1920)[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李琳;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李秀原;民国宪政体制的选择与变迁[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本霞;论张君劢“修正的民主政治”[D];湘潭大学;2010年

2 庞雪晨;近代云南农学书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李琳琳;吴经熊宪政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韩毅勇;蔡尚思学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本森;急进与保守·剧变与不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亮;民国时期我国图书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特征[D];西北大学;2011年

7 杨方方;胡适的中国思想史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张文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自治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段海凤;近代中国新型知识分子的资本主义观[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卫;1921—1949:中国共产党与思想文化战线的四次论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逢祥;试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保守主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何晓明;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述论[J];近代史研究;1996年05期

3 王桂妹;五四文化激进主义寻踪[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4 陈寒鸣,欧阳万钧;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论纲[J];历史教学;1998年12期

5 喻大华;晚清文化保守思潮论纲[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6 郑师渠;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J];历史研究;1995年05期

7 王学典;近五十年的中国历史学[J];历史研究;2004年01期

8 欧阳哲生;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述评[J];求索;1990年01期

9 龚书铎,吴效马;革命是褒词还是贬词?——从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谈起[J];求是;1996年06期

10 郑大华;;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考察[J];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晓燕;;走下圣坛的孔夫子——从《论语》看孔子形象[J];新高考(高二语数外);2010年04期

2 张岩;试析战国诸子著作中孔子形象发生形变的原因[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张岩;试析《墨子》中孔子的形象特征[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高庆荣,黄发平;《庄子》中不同的孔子形象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李氏登;;细说孔貌[J];教师博览;1995年07期

6 宣炳善;;对外文化传播视野中的孔子标准像[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05期

7 吕律;;论《庄子》中的孔子形象[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8 赵永刚;;于丹:不随黄叶舞秋风[J];南方论刊;2007年03期

9 张涛;;孔子的“素面”与“反骨”——读薛仁明《孔子随喜》[J];今日中国(中文版);2011年06期

10 周葱秀;;鲁迅怎样评价孔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乾耀;;《论语》与《儕子》中的孔子——“为学”与“为道”的两种思想[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2 胡天新;;人文主义与西方现代地理学[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王希杰;;修辞研究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主义(代序言)[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4 蔡辉;王艳君;;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A];全国中医藏象研究创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5 陈炯;;也谈理性主义、人文主义、后结构主义——与孟华先生商榷[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6 杨娟;彭运石;;人文关怀与人心和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郝文卓;霍涌泉;;重塑完整的人——论心理学的整合观[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莉;李抗;;西方心理学的人文主义研究模式[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孟华;;理性主义、人文主义、后结构主义——走向对话的汉语理论界[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10 杜维明;;面对全球化的儒家人文主义[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保护生态环境,,是一场人文主义斗争[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2 思郁;萨义德:如何重构人文主义?[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孟广林;“人”的呼唤:人文主义新文学的时代心声[N];学习时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林紫玉;人文主义的创新之源[N];通信产业报;2003年

5 李醒民;走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N];光明日报;2004年

6 邢贲恩;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N];学习时报;2000年

7 朱晓U

本文编号:22090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2090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b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