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藏族流动人口研究”课题研讨会发言摘登
[Abstract]:From February 23 to 28, 2012, the "study of Tibetan floating population in the interior" group held three small forums in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to discuss the impact of the Tibetan floating population on the ethn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ibet. Among them, there are not only experts in related fields, but also Tibetan entrepreneurs in Chengdu. The following are excerpts from some of the experts' statements:
【分类号】:C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耀;维修中的布怲拉[甗J];今日中国(中文版);1991年02期
2 喜饶尼玛;藏族同胞不容美国分裂中国[J];高校理论战线;1995年04期
3 车谦;藏族名称考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3年02期
4 保健行;;解放前五百年间我省民族关系试析[J];贵州民族研究;1981年04期
5 徐世和,李加才旦,钟玉;藏族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贡献[J];青海民族研究;1995年03期
6 ;《人口研究》2009年总目录[J];人口研究;2009年06期
7 李佳俊;藏族古代的现实主义杰作——初论长篇小说《旋努达美》[J];西藏研究;1982年02期
8 李松晨;;西藏纪行(之三)[J];中国民族;1987年03期
9 马燕;;历史上河湟地区回族与藏族的经济交往[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孙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汝俊;敏生兰;;论贫困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穆殿春;;协调民族关系 促进民族和谐发展[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十三次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吴晓萍;杨文谢;;地戏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与黔中族群关系的演变[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叶耀明;;我国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特点探微[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5 马应明;;关于做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牧区科普工作的思考[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之恒;;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7 王宗礼;;对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的思考——西部民族关系视角[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C];2007年
8 李鸿;;论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十三次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延斌;;论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民族团结繁荣[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十三次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来仪;;从反贫困角度解读“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理论[A];“两个共同”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陆宝荣 范景达 陆佑新;把忠诚镌刻在雪域高原[N];西藏日报;2005年
2 金炳镐 常勇;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与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N];中国民族报;2006年
3 冀琳 特约记者 杨永波;西藏森林总队不让藏族新战士在新训中掉队[N];人民武警;2007年
4 刘文伟 陈刚;维护各民族大团结 实现西藏繁荣稳定[N];西藏日报;2008年
5 赵艳志 特约记者 陆佑新;西藏总队藏族干部成为部队建设重要力量[N];人民武警;2008年
6 本版编辑 姜永安 王金兵 朱洪彪 特约记者 范景达 周飞 王辉 贾国祥 李春丽 记者 赵鑫 卜贵明;倾力帮助藏族同胞迈上小康之路[N];人民武警;2008年
7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藏族首饰[N];西藏日报;2004年
8 毛帽;我国在民族地区坚持实施“双语”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记者 汪大勇;新编藏族中小学《汉语》教材面世[N];光明日报;2002年
10 杨连元;我国全力解决少数民族贫困问题[N];工人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立明;藏门珞民族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岳雪莲;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流出地社会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3 甘措;藏族法律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曾现江;胡系民族与藏彝走廊:以蒙古族为中心的历史学考察[D];四川大学;2005年
5 敖道胡;蒙古族“兀格”作品与藏族“众达木”作品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尚新丽;西汉人口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9 周玉琴;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政治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阿不都艾尼;在京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轨迹审视与探索[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2 杨蜀艳;浅析藏族礼仪文化中的哈达[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唐仲娟;中国少数民族纪录片走势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4 李艳荣;论流动人口对新疆民族关系的影响和作用[D];新疆大学;2005年
5 何晓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王利花;构建内蒙古和谐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张婷;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内蒙古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刘卫春;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小花;马丽华散文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米玛;藏族影射技法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D];西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17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217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