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空间形塑与生活实践:民大西门社会空间内部生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01 16:44
【摘要】:本文采用定性研究中的观察法和访谈法,以民族大学西路区域(简称“西门”)作为个案,将其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从微观的视角,通过观察发生于空间中的生活实践,描述了西门的空间形态变化,探讨了空间的内部互动,揭示了西门空间的进入机制,呈现了不同主体对于西门空间的意义建构。研究表明,中央民族大学西门区域由经营者、消费者、管理者三大主体构成,是一个充满了意义的社会空间。空间社会性存在的基础是该区域极其稠密的人口和旺盛的消费需求。研究揭示了空间具有如下特点:1.空间是可以被生产的。空间在实践中被塑造出不同的形态,它既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又受到空间内部规则的影响。在经营活动、政治事件以及多方博弈的过程中,空间展现了灵活、伸缩的特性,其形态不断改变,以迎合不同主体的需求。空间的形态反过来也影响着内部结构和行动。2.空间中蕴含着复杂的社会互动。三大主体之间的互动频繁又微妙,有竞争、合作、监视、冲突等多种形式,空间在互动中承担了重要角色,既是互动的载体,又是引发互动的主要因素。3.空间与时间均具有使用价值,且当空间被突然压缩,变得极为稀缺时,可以通过延长时间来运行补偿机制。4.位置可以反映空间占有者的力量强弱。西门区域的进入门槛极高,在动态变化中,强者可以经受住各种打击考验,稳固地保有自己在空间中的一席之地,弱者则面临着淘汰出局或者转移。5.空间的参与者对于剧情发展早已熟谙于心,在日复一日的空间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特有的非正式规则。6.空问的意义取决于不同位置的人对于空间的建构。它是部分学生眼中的情怀容纳之所,部分学生眼中的脏乱差地带,它还是行人眼中的安全场,经营者眼中的机遇所在,管理者的头疼之地。.同样的空间,对于不同身份的人来说具有截然不同的意义。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observation method and interview method in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are adopted, and the Xilu area of the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Ximen) is taken as a case study, which is regarded as a complete ecosystem. From the micro perspective, through observing the life practice in the spac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hange of the space form of the west gate, probes into the internal interaction of the space, and reveals the entry mechanism of the space of the west gate. It presents the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different subjects to the space of West Gate.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Ximen area of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is composed of three main bodies: operator, consumer and manager, which is a meaningful social space. The existence of spatial sociality is based on the extremely dense population and strong consumption demand in the region. The study reveals that space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1. Space can be produced. Space is shaped in different forms in practice. It is influenced by both national policies and internal space rules. In the process of business activities, political events and multi-party games, space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exibility and expansion, and its shape is constantly chang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subjects. Spatial patterns, in turn, affect internal structures and actions. Space contains complex social interact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hree main bodies is frequent and subtle, with competition, cooperation, surveillance, conflict and other forms. Spa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action, which is not only the carrier of interaction, but also the main factor. Both space and time are of use value, and when space is suddenly compressed and becomes extremely scarce, the compensation mechanism can be run by extending the time. Position can reflect the strength of the occupant of space. The entry threshold of the Ximen area is very high. In the dynamic change, the strong can withstand all kinds of blow tests and keep their place in the space firmly, while the weak are facing the elimination or the transfer of .5. Space participants have long been familiar with the plot development, in the practice of space day after day, the formation of a unique set of informal rules. 6. The meaning of space depend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pace by people in different positions. It is a place where some students' feelings can be accommodated, some students' eyes are dirty and messy, it is also the safety field in the eyes of pedestrians, the opportunity in the eyes of operators, and the headache of managers. The same space has a very different meaning for people of different identities.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彬;社会空间·场论[J];北方论丛;1996年06期

2 ;正在生成的“新社会空间”[J];读书;1997年02期

3 阎素芬;青年发展与社会空间之关系[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4 刘少杰;;网络化时代的社会空间分化与冲突[J];社会学评论;2013年01期

5 潘泽泉;社会空间的极化与隔离:一项有关城市空间消费的社会学分析[J];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6 王晓磊;;“社会空间”的概念界说与本质特征[J];理论与现代化;2010年01期

7 孟庆洁;;社会空间辩证法及其学科意义——地理学视角的解析[J];学术界;2010年05期

8 李春敏;章仁彪;;资本全球化视阈下的几个社会空间问题——马克思的社会空间思想初探[J];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9 苏和平;;空间与乡村社会的研究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10 杨小柳;史维;;代耕农的社会空间及管理——来自广东南海西樵的田野调查[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朱健刚;;打工者社会空间的生产——番禺打工者文化服务部的个案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2 朱秋诗;王兴平;;高铁“流空间”效应下的社会空间重组初探——以沪宁高速走廊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3 孟庆洁;;解读社会空间辩证法[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黎慧;;民族聚居区建筑的地理空间与社会空间分层研究[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健;;民间信仰与明清江南的经济、社会空间:以苏松为中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6 杨伯溆;;社会空间与新媒体: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些思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7 潘道正;李进超;;异托邦视域下的天津老教堂[A];都市文化研究(第9辑)——文学艺术之城[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教授 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鲍宗豪;重塑文化强市的社会空间[N];文汇报;2010年

2 ;咖啡馆里的陌生人[N];解放日报;2012年

3 郜磊 张云;自然空间社会空间虚拟空间[N];安徽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晓磊;社会空间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彭大鹏;权力:社会空间的视角[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石艳;我们的“异托邦”[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姜辽;旅游发展背景下周庄古镇社会空间变迁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6 国云丹;从威权控制到体制吸纳:国家与上海邻里空间,,1949-2008[D];复旦大学;2009年

7 黄继刚;爱德华·索雅的空间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璐;当代居所空间的异化与想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成瑞;马克思社会空间思想探析[D];山西大学;2015年

3 江文政;城市街区社会空间变迁研究(1984-2010)[D];宁波大学;2015年

4 王慧芳;约翰·班维尔的小说《海》中的压抑、异化与疏离[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许俊红;论《野草在歌唱》中的社会空间与身份重构[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静;课堂社会空间初探[D];山西大学;2014年

7 吴骁骁;旅游发展背景下周庄古镇居住社会空间变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8 王婧瀛;寻求内心的平静[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春龙;空间批评视野下《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4年

10 朱国平;马克思社会空间思想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17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217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0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