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近郊“自主养老”模式的机制分析——以上海市近郊W村为考察中心
[Abstract]:It is found that the feedback family pension is difficult to maintain in the suburbs of Shanghai, and the "independent old-age support" model with the core content of "industrial old-age care" emerges as the times require. First, the rapid local industrialization of rural villages in the eastern region provides a large number of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for the local young people; secondly, the rapid monetization of the families of the rural villages deeply embedded in the market. The separation of family property between father and son provides political space for the independent distribution of family property. Finally, the core of family structure disintegrates the intergenerational ethics of traditional family pension, and the rational new ethics provides the internal power for the self-accumulation of the elderly. Therefore, a new old-age model, which is based on self-employment, self-distribution and self-accumulation, is formed, which takes the young old people as the main body for the aged.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研究(14JZD030)
【分类号】:C9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娟;;农民工“半城市化”问题再探讨——以X县进城购房农民工群体为例[J];现代经济探讨;2016年05期
2 王海娟;;农民家庭代际关系脱嵌化诱因与效应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3 李永萍;;“养儿防老”还是“以地养老”: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4 曾红萍;;家庭负担、家庭结构核心化与农村养老失范——基于关中Z村的调查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5年02期
5 朱海龙;欧阳盼;;中国人养老观念的转变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01期
6 张川川;陈斌开;;“社会养老”能否替代“家庭养老”?——来自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4年11期
7 邓高权;;中国家庭结构变迁与养老对策探讨[J];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8 田北海;王彩云;;城乡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对家庭养老替代机制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4年04期
9 王海娟;;论交换型养老的特征、逻辑及其影响——基于华北平原地区的调查[J];南方人口;2013年05期
10 凌文豪;;从一元到多元: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的变迁逻辑——以生产社会化为分析视角[J];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国辉;鲍莹莹;;老人居家养老意愿的年龄差异、子女支持偏好及其解释——基于CGSS2012年老年人状况综合调查数据[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2 郑志丹;郑研辉;;社会支持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基于代际经济支持内生性视角的再检验[J];人口与经济;2017年04期
3 杨华磊;;全面二孩下的社会体制建设——生育2.0时代下如何释放生育力量[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7年04期
4 周晓蒙;刘琦;;失能老年人健康自评的影响因素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5 朱震宇;;社会化养老趋势下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研究——基于南京市主城区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19期
6 柳晨;;农民参与新农保的影响因素[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7 许志程;张健;;我国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7年19期
8 卢海阳;邱航帆;郑逸芳;;女性二胎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就业性质和养老观念的视角[J];南方人口;2017年03期
9 马晓雯;杜佳敏;谢红;;北京市不同成立年限养老机构运行现状差异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7年17期
10 朱艳敏;张二华;;家院互融养老服务模式的运营机制研究——基于宁波市江东区的调研[J];劳动保障世界;2017年1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娟;;人的城市化:内涵界定、路径选择与制度基础——基于农民城市化过程的分析框架[J];人口与经济;2015年04期
2 邓高权;;中国家庭结构变迁与养老对策探讨[J];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3 孙薇薇;;农村养老实践中的“功利养老主义”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4 丁志宏;;城市子女对老年父母经济支持的具体研究[J];人口学刊;2014年04期
5 侯秀丽;王保庆;;我国失独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03期
6 陈锋;;农村“代际剥削”的路径与机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7 范艳萍;;组织公平、社会支持与农民工组织承诺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8 王翠绒;;构筑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障防线——基于政府责任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01期
9 王海燕;;中西方养老文化差异及其启示[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01期
10 周凤华;;中国人贫穷救助观念的转变与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兵;;中国发展面临“半城市化”挑战[J];调研世界;2008年01期
2 孔铎;聂翔宇;周捷;;尚未圆满的城市化进程——城市科学视角下的半城市化研究综述[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3 熊易寒;;“半城市化”对中国乡村民主的挑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孙永正;;解困“半城市化”:放开中小城市户籍限制[J];管理学刊;2012年06期
5 陈恺龙,彭震伟;上海半城市化地区小城镇透视[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黄靖;蔡建明;;东莞半城市化地区发展透视[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2期
7 刘维奇;;中国城市化的特点与经验[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安虎森;皮亚彬;;半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3年03期
9 邢少文;;半城市化下的逼仄人生[J];南风窗;2012年21期
10 芮雯艳;王国林;;从起居变化看农民工的半城市化——以舟山市城乡结合部中兴社区为例[J];青年与社会;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何为;黄贤金;;半城市化: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两类异化现象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2 赵国玲;杨钢桥;;农户半城市化状态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呼和浩特市的调查[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周扬;史旭;;规划视角下的半城市化现象与破题——以汕头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4 于兰军;李砚芬;;试论大城市边缘区的半城市化现象[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黎智辉;;基于社会融合视角的城市正式移民“半城市化”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5分会场:产城互动与规划统筹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褚文会;;廊坊市半城市化阶段失地农民劳动力转移对接[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7 赵国玲;杨钢桥;;农户半城市化状态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呼和浩特市的调查[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田莉;;我国半城市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以江阴和顺德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覃敏笑;“半城市化”人如何“转正”?[N];贵州民族报;2012年
2 刘淑春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管理工程系 李魁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半城市化”现象探析[N];中国人口报;2010年
3 记者 张婧 程晖;“半城市化”现象不容忽视[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梁捷;别忽视了“半城市化”现象[N];光明日报;2011年
5 梁捷;“半城市化”现象不可忽视[N];温州日报;2011年
6 ;重视消除“半城市化”现象[N];浙江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定军 特约记者 平亦凡;1.6亿“半城市化”人进城问题:财政无力承担投入[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8 禾刀;村里没有年轻人:半城市化的现状[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9 叶匡政;中国亟需摆脱“半城市化”状态[N];西宁晚报;2012年
10 盛大林 (河南·郑州);1.28亿“半城市化”人口意味着什么?[N];人民代表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藻;农民工“半城市化”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高倩;乌鲁木齐半城市化地区空间变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2 倪靖雄;中国“半城市化”问题的分析及政策启示[D];云南大学;2016年
3 曹卫东;中国西部典型地区半城市化的机制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4 陶松;我国城市化现状及“半城市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5 伊志强;半城市化阶段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6 刘广普;半城市化地区的治理困境与出路[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672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267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