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从哲学范畴论证社会科学之熵

发布时间:2018-10-14 09:54
【摘要】:自然系统、社会系统的产生、演化过程具有鲜明的复杂性特征。伴随着耗散结构、协同学、熵增机制等研究方法的大量涌现,自然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类比于自然科学方法的兴旺发达,社会科学的方法论的发展还是有限的,这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是不相匹配的。基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共通之处,将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进行再创造,开拓社会科学领域的新世域,既具有可能性,也具有现实性,社会科学之熵就是一个大胆而有效的尝试。
[Abstract]:The emergence and evolution of natural and social systems are characterized by distinct complexi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 synergy, entropy increasing mechanism and so on, the natural science develops by leaps and bounds. Analogy to the prosperity of natural science methods, the development of methodology of social science is still limited, which is not in line with the complexity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common ground between 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it is possible and realistic to recreate natural science methods in the field of social science and to open up the new world domain of social science. The entropy of social science is a bold and effective attempt.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昌工程学院;
【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基地特别委托项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研究”(项目号:13JDKDD001) 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青年项目“马克思的生态空间思想研究”(项目号:13qn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0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李继武;;高度反思的学说与实践基础上高度反思的科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温纯如;黑格尔关于量与数学的无限性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郭树杰;;马克思早年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从《手稿》到《神圣家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张传开;必然与自由范畴在近代西方哲学中的演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魏名国;试论真理的模糊性和精确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张盛彬;评逻辑研究中的极左干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颜晓峰;论关系创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启明;;论思维的三重制约关系与辩证思维方式——兼淡辩证逻辑的一些问题[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2 赵德勇;刘建国;;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综合集成研讨厅研究现状与发展[A];'2003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存金;;大规模科学技术工程复杂系统管理方法论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晓芒;;意象性思维方式在造字过程中的规范作用[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晓锐;李敏勇;刘忠;张萌;;论宇宙认知观——道是宇宙恒在的本原[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张振东;孙振;;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学科交叉与方法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郑兢晶;彭福扬;;彭福扬要素重组法:一种新的创新方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张晓锐;李敏勇;刘忠;张萌;;论宇宙认知观——道是宇宙恒在的本原[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9 傅德本;;自然辩证法何以安身立命——读刘啸霆教授文章的几点认识[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于景元;涂元季;;钱学森对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贡献[A];钱学森科学贡献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8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莹;旅游学学科性质的哲学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谢娟;《钱学森书信》的哲学价值[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黎益君;企业理念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8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陈薪;论彭漪涟教授对辩证逻辑理论的新探索[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谷小科;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系统论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文;;我校召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讨论会[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2 李永根;;社会科学理论检验的复杂性与可错性[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孙明贺;郦全民;;论社会科学研究的计算机实验方法[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王昭风;从社会历史存在物维度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屠春友;试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多元化原则[J];学术研究;2000年05期

6 黄正华;论个别性与主观性——人文科学方法论刍议[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暑期班》7一8月在北京大学举办[J];人口与发展;2010年01期

8 陈雯;;社会科学研究中质与量的方法选择[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9 宋志明;;谈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J];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10 刘金伟;推进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的新视角——基于复杂性研究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George Victor;;中国的学术传统及其普遍性(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赵宏;汪浩;;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组织性及其方法论[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当代学术思潮的感性论趋向[N];解放日报;2008年

2 衣俊卿;日常生活批判与社会科学范式转换[N];光明日报;2006年

3 记者 何馨;走进真实 感悟真实[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见习记者 张守营;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相关学科的互动[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5 詹世友;建构理性·演进理性·教化理性[N];社会科学报;2000年

6 刘大椿;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中的若干问题及应对[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本文编号:2270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270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5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