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动老年人口居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aging process and the increasing scale of migration in China, the proportion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s increasing. The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loating population released by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2015 shows that the size of the floating elderly population is increasing and the phenomenon of migration and migration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has become the norm. Public health service is one of the most basic and important aspects in the process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enjoying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and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floating elderly population i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because of the age factor. How to make the elderly enjoy the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s in different places through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insurance is one of the most concerned problems of the floating elderly population. Based on the dynamic monitoring data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n China in 2015,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resident intention of the floating elderly population in China from three aspects: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mobi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A stepwise regression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related factors on the residence intention of the floating elderly. The study shows that gender, age, education and other factors have influence on the resident intention of the floating elderly population, and from the dimension of the mobility characteristics, the flowing region, the mobility range, etc. The four variables of inflow duration and mobility reason all passed the significance test, and all of them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residence intention of floating working-age population. Among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 except for the re-employment variable, all the four variables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residence intention of the floating working-age population. All or part of the other variables have passed the significance test, which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s and the promotion of social integration of the floating elderly population in China.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人的城镇化”理论与制度创新研究(14BRK035)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流动人口收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0150477)
【分类号】:C91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爱芹,隋桂英;济宁市老年人口所获社会支持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0年04期
2 陈培红;广东人口“未富先老”及老年人口社会经济保障对策[J];统计与预测;2000年01期
3 李进先,渠崎,李明馨;四川省城乡老年人口状况抽样调查情况剖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06期
4 张小青;世界老年人口将增加两倍[J];人口与经济;2002年01期
5 孟向京,姜向群,宋健,万红霞,陈艳,韩中华,何云燕;北京市流动老年人口特征及成因分析[J];人口研究;2004年06期
6 张祥晶;;杭州市老年人口休闲状况调查与分析——基于一个小样本的分析[J];西北人口;2006年04期
7 韩鹏;徐晗;;老年人口的收入来源与实现渠道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6期
8 洪秀华;;城镇老年人口居家养老探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周海旺;高慧;杨晓萍;;上海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变化趋势与对策研究[J];人口与发展;2009年01期
10 ;数字解读[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光;;我国老年人口日渐贫穷化(资料)[A];全国首次省级老年学学会工作座谈会论文集[C];2006年
2 黄一民;;福建老年人口与养老保障问题研究[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二)——积极老龄化研究之四——老年人与发展[C];2008年
3 Howard Bergman;Sathya Karunananthan;Pascal Bovet;Luis Miguel Gutierrez-Robledo;Jenny Brodsky;;理解和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全球性挑战(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口发展的多元模式与健康保障”人口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李洁明;艾慧;;依托社会资本 推进养老产业化[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08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8年
5 仓弼光;;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社会意义及其对策[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08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8年
6 徐勤;原野;;2000年我国老年人口现状[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7 孙学士;;老年人再婚家庭问题及对策探微[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董之鹰;;老年社会角色转换价值的理论研究——构建21世纪老年人口价值观的思考[A];第二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宋宝安;王岩;;老年人口养老意愿的社会学分析[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同济大学离退办写作组;;漫谈“四类老人”的照料护理问题[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09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波;我市老年人口已达31.7万[N];抚顺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李莉莉;我市老年人口进入快速增长期[N];青岛日报;2011年
3 记者 黄璐;江城老年人口20年翻一番[N];湖北日报;2013年
4 记者 陈妤 通讯员 王海;全市老年人口达20.87万人[N];舟山日报;2014年
5 姜忠孝;我们已走进老龄化社会[N];吉林日报;2007年
6 记者 卫敏丽;我国老年人口达1.67亿[N];人民日报;2010年
7 记者 沙兆华;全省60岁以上 老年人口逾950万[N];湖南日报;2010年
8 李广军 方君;“闪婚闪离”逼近“黄昏恋”[N];中国妇女报;2013年
9 魏萍;人口多 老龄化 双重压力将长期存在[N];健康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蓝青 马怀宇;老年人要积极健康地生活[N];中国老年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晶;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颖;老年人口致贫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濮琼;医保制度下老年人口的参保状况和求医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张抚秀;城市中“人在户不在”老年人口的主要特征及其社区为老服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赵俊艳;中国老年人口在业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张锦;中国城乡丧偶老年人供养及社会保障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陈娜;北苑村社区老年人服务需求调查报告[D];安徽大学;2012年
7 王裔艳;城市居家老人的主要照顾者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马潇潇;老龄沟通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9 宋国宏;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姚佳含;吉林省老年人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72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272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