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排斥与自我排斥的身份认同——一项深圳市残疾青年的经验研究
[Abstract]:In the domestic research tradition, the social exclusion faced by the disabled group is often discussed at the macro structure level, but less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individual experience level. In this study, the experience of social exclusion of youth with physical disability in Shenzhen City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cont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erience of social exclusion of youth with disabilities coexisted with experience of receiving social support. The analysis of social exclu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experience shows a full interaction between individual and society. This two-way interaction process enriches the dynamic explanation of social exclusion in the study of social exclusion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In addition,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mplex identity of exclusion and self-exclusion of youth with disabilities, and finds that the formation of identity comes from the interaction with different subjects and environments of micro, meso and macro.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identity will enrich the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social exclusion and provide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solving the social welfare problems of the disabled.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社会工作系;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
【基金】:“山东大学基本科研业务经费资助项目”(11090077614053);“山东大学博士后日常经费”(10000087962106)
【分类号】:C913.5;C913.6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广海;社会排斥与弱势群体[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向德平;唐莉华;;农村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排斥——以湖北农村的调查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赵蕖芳;李兴民;;论我国弱势群体“社会排斥”与政府之责任[J];天府新论;2007年S2期
4 闫兴华;;失地农民社会排斥问题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2期
5 聂开琪;;论社会排斥的法律消解——以艾滋病病人社会排斥问题为核心[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0年05期
6 张永学;;教育公平消除社会排斥的理论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4年03期
7 董丽芳;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中的社会排斥及其克服[J];三明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景志铮;郭虹;;城市新移民的社区融入与社会排斥——成都市社区个案研究[J];西北人口;2007年02期
9 王慧博;;失地农民社会排斥机制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10 张鹏;李晓翠;;毕业生就业的社会排斥问题[J];人才开发;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广海;;处于社会排斥中的弱势群体[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野;崔璐;;社会排斥对大学生自我关注的影响:权力的调节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方巍;倪锡钦;;青年民工社会排斥本土化特点探索——以中国沿海城市杭州为例[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方巍;;关于社会排斥概念的本土化思索[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徐梦思;杨东;;社会排斥个体对模糊笑脸的辨认优势[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杨晓露;李晔;丁哲希;;社会排斥对生命意义的影响及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李斌;马红宇;;怀旧缓解心理疼痛的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杨慧;;从社区社会工作视角看艾滋病的社会排斥问题[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9 方巍;;社会弱势群体与社会稳定——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视角的研究[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10 张姝s,
本文编号:23224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322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