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国际发表中的若干影响因素——基于某大学十余院系学术人员的访谈研究
[Abstract]:The demand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with advanced level in the world" pushes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universities to a new height. At present, several important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regard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 as an important index of university ranking evaluation, which directly causes universitie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 In addition to natural scienc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universities have also introduced policies to encourage teachers to publish internationally. Different from natural science, the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faces a unique situation or dilemma. Based on the interviews with nearly 40 academic staff in more than ten departments of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this study discusses some influential factors in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2014-2015年度“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的资助(项目编号:JX14001)
【分类号】:C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杜祖贻;借鉴超越:香港学术发展的正途[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2 覃红霞;张瑞菁;;SSCI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之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3 渠敬东;;返回历史视野,重塑社会学的想象力 中国近世变迁及经史研究的新传统[J];社会;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彪;;论徘徊于计划和市场之间的政府角色[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陈浩铨;;刑事诉讼纳什均衡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段礼乐;;消费转型与消费者保护制度的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4 焦海涛;;论“促进型”经济法的优越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王泽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胡适文学思想中的跨学科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潘沁;科技批判思潮的实质及其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郭景萍;现代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制度化利他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8 蒋凯;;教育学术共同体建设中的同行评议制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楼园,韩福荣;从自组织方法论角度看企业仿生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王报换;;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底蕴[J];北京教育(德育);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懋元;陈兴德;;依附、借鉴、创新?——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之路[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国际视野中的教育与人类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赵华;;两种文化的理性解读[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基于学术交流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组;陈雄辉;;基于学术交流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研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研究[C];2009年
4 徐琴;;体制外贫困社群的生产与再生产[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陈诚;;文艺学“当代形态”的理论设想与建构[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6 付克义;;增强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意识形态和执政绩效[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7 李建明;朱亚宗;;爱因斯坦与皮亚杰认识论思想之比较[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徐双敏;罗重谱;;新农村建设中政府投资乡村社会资本的策略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兴良;;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学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10 王娜;;正确认识校园暴力问题——兼谈不良人际关系是校园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袁曦临;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吴恺;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王燕华;大学科研合作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郑剑;社会资本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程瑛;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资源竞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欧阳忠明;跨溪建屋:学科互涉视阈下人力资源开发学科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杜玉华;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爱萍;非营利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10 骆勇;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的城乡社保一体化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丰;默顿社会失范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亚楠;边缘学生的形成[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3 杜思武;社会资本差异分布及其经济效应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4 高二旺;默顿“无私利性”科学规范论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吕晓瑞;教育研究中的人文主义方法论述评[D];西南大学;2011年
6 朱海;论美国的华人犯罪问题[D];西南大学;2011年
7 董利丹;比较教育相对主义分析范式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彦;司法亚文化的负向功能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唐艳玲;文化冲突与新生代农民工越轨行为逻辑[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蔡永波;群体性事件政府治理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祖贻;借鉴超越:香港学术发展的正途[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2 徐英;学术研究:功利性抑或超功利性?[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罗志田;;陈寅恪的“不古不今之学”[J];近代史研究;2008年06期
4 杨移贻,张祥云;行政化 企业化 还是科学化——评人文社科管理和评价中的“量化”标准[J];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06期
5 党生翠;美国标准能成为中国人文社科成果的最高评价标准吗?——以SSCI为例[J];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04期
6 蔡曙山;论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兼析《中华读书报》的不实报道及其错误观点[J];学术界;2001年06期
7 方文 ,韩水法 ,蔡曙山 ,吴国盛 ,郑杭生 ,吴志攀 ,萧琛;学科制度建设笔谈[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8 桑兵;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9 渠敬东;;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10 干春松;;“王者无外”与“夷夏之防”——公羊三世说与夷夏观念的冲突与协调[J];中国哲学史;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菲利普·阿特巴赫;伊万·帕切科;覃云云;;学术人员的工资和合同:我们了解多少?[J];世界教育信息;2012年11期
2 周巧玲;高校学术人才流失:从学术人员管理角度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3 毕宪顺,杨海山,王艳明;高校学术人员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调查与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4 冯用军;;大学及学术人员的道德使命与社会责任——读《走向良性大学:学术实践的道德基石》[J];大学(学术版);2010年07期
5 贺云;;从学术人员的特性看我国高校学术队伍建设[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王茜妮;;强硬的“论文指标”[J];教育;2010年08期
7 李硕豪;我国大学存在的几个悖理现象[J];高教探索;1999年03期
8 唐安奎;;论大学学术环境与基层学术人员的成长——学术生态的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7期
9 刘文晓;;“学部制”改革究竟改什么——对“跨学科”融合中“人”的透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4年09期
10 王占军;;高校教师队伍老龄化问题的国际比较[J];中国高教研究;2013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庚家;创新体制 推进和谐高校建设[N];安徽日报;2008年
,本文编号:2325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325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