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错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范式
[Abstract]:Interlacing refers to the staggered constructive relationship of individual social identity, which holds that subjectivity is staggered by various categories of social identities such as race, nationality, gender, stratum and so on. As a methodology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ltiple dimensions and multiple social relations, the staggered theory and paradigm emphasize "inclusion", "construction", "interleaving" and "pluralism". Introducing interleaving into the research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s helpful to correct the tendency of homogenization of social categories, to reveal the complexity of group life and the production mechanism of power and social inequality, and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and power. It provides a new angle of view to understand and study the complex situation of social phenomena more accurately and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subject methodology.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产阶层化进程中女性社会空间建构研究”(12BSH027)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基金项目(2011ZDAXM016)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C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刊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李文海;让人文社会科学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在“2000年著名大学校长国际论坛”上的讲话[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李学明;论人文社会科学共同体的基本特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陶德麟;进一步重视人文社会科学[J];理论月刊;2000年04期
5 ;《商丘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J];商丘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十五”发展规划研究[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0年03期
7 刘勇;;试论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0年01期
8 纪宝成;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一流大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1年03期
9 张建华;俄罗斯人文社会科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03期
10 田新华,唐魁玉;创建世界一流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何品荣;;人文社会科学与素质教育[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2 黄硕琳;;前言[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二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纪宝成;;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4 王伟;;走出象牙塔的智慧——浅析《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的成功之处[A];中国编辑研究(2004)[C];2004年
5 闵维方;;创建一流大学的灵魂[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王耀文;;专题文献著者群评价:一种“标准化”方法的探讨[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王延中;周大亚;;建设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家队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才队伍建设的报告[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通讯录[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纪宝成;开拓创新 实现人文社会科学的当代价值[N];光明日报;2001年
2 庄建;人文社会科学:现代人需要你[N];光明日报;2002年
3 通讯员 李汉荣、岳辉;把握时代前进方向 发展人文社会科学[N];光明日报;2002年
4 刘大椿;关于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问题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4年
5 弘陶;大力繁荣人文社会科学[N];海南日报;2004年
6 石亚军;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及其教育改革的走向[N];科技日报;2000年
7 ;“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带来了什么[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马费成;如何评价人文社会科学[N];光明日报;2007年
9 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王来华;用人文素养评价体系评价科普效果[N];天津日报;2008年
10 刘大椿;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中的若干问题及应对[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永杰;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促进制度变迁的作用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崔璐;15世纪以来世界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年龄与成果的时空分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袁曦临;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悦;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中的政府介入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潘照新;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石亦璞;论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理解和说明”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晓琳;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供给对成果转化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罗来龙;论精神生产与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黄卉;南京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现状及其提升路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晓娟;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王浩友;转型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换及其限制[D];吉林大学;2010年
9 牟宗泉;促进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管理创新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10 李婧昀;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青年研究者影响力的分析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27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32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