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下的人际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0 14:11
本文关键词:云计算下的人际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根据马克思交往理论,介绍了交往和人际关系的概念,并从交往理论的发展脉络,介绍了近代交往理论、马克思交往理论,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而新技术的革命,当下的社会环境已与这些思想家们所处的时代有了很大的不同。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本文介绍了云计算这种新型物质生产方式,生产了信息和大数据这种新型商品和资源,对社交网络提供了如LBS、SOLOMO等新的支持,使得人际交往形式产生了创造性的变化,对人际关系造成了深远影响,本文将从基于云计算的物质交往和人际交往这两方面进行深入讨论。 本文从云计算对生产力的提升、对生产资源的变化、对生产关系的发展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对基于云计算的物质交往的影响,并按照马克思对交往现象的考察,将云计算下的人际交往主体分为个人云、社群云、社会云,解释了三者的概念,分析了社群云中的社会结构、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对物质生产实践变革、对传统社会结,构的变革,分析了社会云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解决了公共品悲剧的问题。并根据马克思交往理论,对基于云计算的人际交往的历史进程、物质交往基础、对人的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新型的物质交往依然从历史进程、物质生产、对人的本质发展等角度符合马克思交往理论。。 对于基于云计算的人际交往网络,本文从传统的六度分隔理论、150法则、链式反应的理论中,结合云计算产生的发展,提出了云的“社交复杂网络”的概念,这是具有自组织、自相似、小世界、无标度、聚团、幂律分布等普遍特性的复杂网络。个人云的相变和小世界特性体现了主体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形成了世界普遍交往,并且不再以金钱和权力为交往中介而解决了物的异化,具有共产主义的部分特征;社群云的聚团特性,,则体现了人的本质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云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其幂律分布特性体现了“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础的交往”,生成了新型的平等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符合了共产主义普遍交往的部分特征,实证了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发展”。 云计算的社交复杂网络中,主体的社会行为符合哈贝马斯的目的性行为、戏剧性行为、规范调节性行为、交往性行为四种类型,这与传统社交网络SNS在交往主体上有“虚拟”和现实的差异;生产关系存在SNS以枢纽节点为核心生产力,而社交复杂网络是平等开放的生产关系的区别;交往形式存在SNS主要是精神交往,而社交复杂网络还包含物质交往的区别;实践关系上存在SNS是通过关系链连接关系的,而社交复杂网络是以共同目的和共同关切点连接的区别;交往内容上存在SNS强调交互和传播过程,社交复杂网络则通过数据挖掘关注有价值和有兴趣的内容的区别。 最后,本文分析了基于云计算的社交复杂网络的主体间性,主体具有现实性,打破了人际关系的闭环现象,具有聚团性,同时也带来人际关系中的光学现象。
【关键词】:云计算 人际关系 社交复杂网络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3;C912.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1.1 总体概述11
- 1.2 研究背景11-19
- 1.2.1 云计算背景11-13
- 1.2.2 马克思关于人际交往理论13-14
- 1.2.3 其他一些哲学家有关人际交往的理论简述14-19
- 1.3 研究方法19-20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人际关系研究20-26
- 2.1 交往及其人际关系的概念界定20
- 2.2 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20-26
- 2.2.1 整体概述20-21
- 2.2.2 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之发展脉络21-26
- 第三章 基于云计算的物质交往26-36
- 3.1 云计算技术26
- 3.2 物质交往的概念26-27
- 3.3 云计算对物质交往的影响27-30
- 3.3.1 云计算对生产力的影响27-28
- 3.3.2 云计算对生产资源的影响28-30
- 3.3.3 云计算对生产关系的影响30
- 3.4 基于云计算的物质交往30-35
- 3.4.1 个人云31-32
- 3.4.2 社群云32-34
- 3.4.3 社会云34-35
- 3.5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角度分析基于云计算的物质交往35-36
- 3.5.1 历史进程角度35
- 3.5.2 物质生产角度35-36
- 3.5.3 对人的本质发展角度36
- 第四章 基于云计算的人际交往36-51
- 4.1 云计算让社交网络真实化和复杂化36-37
- 4.2 传统社交网络的理论37-38
- 4.2.1 六度分隔理论37-38
- 4.2.2 150 法则38
- 4.2.3 链式反应38
- 4.3 个人云的特性及其哲学意义38-40
- 4.3.1 个人云的相变特性38-39
- 4.3.2 个人云的小世界特性39-40
- 4.4 社群云的聚团特性及其哲学意义40-42
- 4.5 社会云的幂律分布特性及其哲学意义42-48
- 4.4.1 社会云的幂律分布特性42-45
- 4.5.2 幂律分布的社会行为特征45-48
- 4.6 基于云计算的社交复杂网络与传统社交网络的区别48-51
- 第五章 基于云计算的社交复杂网络的主体间性51-59
- 5.1 个人云的主体与现实中主体一致51-52
- 5.2 云计算打破人际关系的闭环现象52-53
- 5.3 云计算下的聚团性的人际关系状态53-54
- 5.4 通过数据挖掘识别社群云中的信息54-57
- 5.4.1 通过数据挖掘识别社群云中的个人云信息54-56
- 5.4.2 对社群云进行聚类56
- 5.4.3 对社群云进行去噪56-57
- 5.5 云计算带来人际关系中的光学现象57
- 5.6 结语57-59
- 参考文献59-61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1-62
- 致谢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杜小勇;;互联网时代的数据管理技术[J];中国传媒科技;2006年02期
2 刘贵占;;一种可能的交往范式:赛博空间伦理秩序[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范焱;庞芳梅;邵刚;;云计算和云数据管理技术[J];硅谷;2013年24期
4 李虹;项松林;;交往:社会发展的重要维度——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思想意蕴论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曾文英;赵跃龙;尚敏;;云计算及云存储生态系统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1年S1期
6 王聪;王翠荣;王兴伟;蒋定德;;面向云计算的数据中心网络体系结构设计[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2年02期
7 陈凤;;交往行动理论与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比较和借鉴[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S1期
8 章铸,吴志坚;论虚拟实践──对赛博空间主客体关系的哲学探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郭亮亮;;论哈贝马斯与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异同[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本文关键词:云计算下的人际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7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77309.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