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畸形攀比”现象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社会比较理论视角
发布时间:2021-03-28 06:28
农村居民"畸形攀比"现象是农村社会出现的日益严重的社会现象,是村民显示自身优越性和竞争性的社会比较行为,是极端化和特殊性的社会比较过程。研究发现,农村居民"畸形攀比"主要围绕去"实用化"的消费享受、去"理性化"的住房环境、去"健康化"的社会资本、去"真情化"的婚丧嫁娶、去"荣辱化"的职业地位等方面进行畸形比较,这样,对村民树立真正实质的幸福观、对幸福生活的获得感和体验感、推动经济发展的存在感和自豪感、和谐邻里关系和健康情绪等方面产生直接的消极影响。因此,必须强化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步消除农村居民"畸形攀比"。
【文章来源】: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0,(03)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农村居民“畸形攀比”现象的社会比较理论视角解读
(一)社会比较理论演变与适用
(二)农村居民“畸形攀比”的内涵界定
三、农村居民“畸形攀比”的特定比较内容分析
(一)以透支信用和承受能力为方式的去“实用化”的消费享受攀比
(二)以品牌炒作和商业运作为逻辑的去“理性化”的住房环境攀比
(三)以聚集人脉和渲染影响为特点的去“健康化”的社会资本攀比
(四)以悖逆习俗和破坏传统为形式的去“真情化”的婚丧嫁娶攀比
(五)以尊卑贵贱和高下三等为思维的去“荣辱化”的职业地位攀比
四、农村居民“畸形攀比”对主观幸福感的消极影响
(一)误导农村居民对人心所向的真正幸福的执着追求
(二)冲淡农村居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巨大成就的获得感
(三)降低农村居民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大显身手的存在感
(四)诱发农村居民长年累月的负面情绪压抑和紧张邻里关系
五、弱化农村居民“畸形攀比”的对策:社会比较理论视角
(一)以乡镇为核心的地方政府应该综合施策深化“乡风文明”为主题的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标本兼治组织科普下乡活动和心理健康公益讲座,帮助解开村民“畸形攀比”的心结和桎梏
(三)大力宣传新时期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增强农村居民对新时代生活的感恩和体验
(四)农村居民自己要重视理论学习,不甘落后争做新时代新型农民,提高抵御诱惑、明辨虚实的本领和能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经济地位、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与城乡居民幸福感1——基于CGSS(2013)数据的实证分析[J]. 孙良顺.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2]宗教信仰、经济收入与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J]. 雷卫. 农业技术经济. 2016(07)
[3]中国人如何能有更高水平的幸福感——基于中国民生指数调查[J]. 周绍杰,王洪川,苏杨. 管理世界. 2015(06)
[4]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GSS2010年数据[J]. 陈婉婷,张秀梅. 调研世界. 2013(10)
[5]住房与幸福感:从住房价值、产权类型和入市时间视角的分析[J]. 孙伟增,郑思齐. 经济问题探索. 2013(03)
[6]中国居民攀比性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杨敬舒.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本文编号:3105056
【文章来源】: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0,(03)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农村居民“畸形攀比”现象的社会比较理论视角解读
(一)社会比较理论演变与适用
(二)农村居民“畸形攀比”的内涵界定
三、农村居民“畸形攀比”的特定比较内容分析
(一)以透支信用和承受能力为方式的去“实用化”的消费享受攀比
(二)以品牌炒作和商业运作为逻辑的去“理性化”的住房环境攀比
(三)以聚集人脉和渲染影响为特点的去“健康化”的社会资本攀比
(四)以悖逆习俗和破坏传统为形式的去“真情化”的婚丧嫁娶攀比
(五)以尊卑贵贱和高下三等为思维的去“荣辱化”的职业地位攀比
四、农村居民“畸形攀比”对主观幸福感的消极影响
(一)误导农村居民对人心所向的真正幸福的执着追求
(二)冲淡农村居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巨大成就的获得感
(三)降低农村居民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大显身手的存在感
(四)诱发农村居民长年累月的负面情绪压抑和紧张邻里关系
五、弱化农村居民“畸形攀比”的对策:社会比较理论视角
(一)以乡镇为核心的地方政府应该综合施策深化“乡风文明”为主题的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标本兼治组织科普下乡活动和心理健康公益讲座,帮助解开村民“畸形攀比”的心结和桎梏
(三)大力宣传新时期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增强农村居民对新时代生活的感恩和体验
(四)农村居民自己要重视理论学习,不甘落后争做新时代新型农民,提高抵御诱惑、明辨虚实的本领和能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经济地位、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与城乡居民幸福感1——基于CGSS(2013)数据的实证分析[J]. 孙良顺.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2]宗教信仰、经济收入与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J]. 雷卫. 农业技术经济. 2016(07)
[3]中国人如何能有更高水平的幸福感——基于中国民生指数调查[J]. 周绍杰,王洪川,苏杨. 管理世界. 2015(06)
[4]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GSS2010年数据[J]. 陈婉婷,张秀梅. 调研世界. 2013(10)
[5]住房与幸福感:从住房价值、产权类型和入市时间视角的分析[J]. 孙伟增,郑思齐. 经济问题探索. 2013(03)
[6]中国居民攀比性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杨敬舒.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本文编号:3105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105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