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邻之家”社区服务行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2 03:40
随着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居民的参与意识增强,面对多元化的现代化大型社区。许多社区需求很难再适用于传统三大社区发展模式理论体系框架。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的不断加大,为此涌现出大量社会工作团队竞相承接社会服务购买项目。但是能否通过创新一套适合本地区的服务模式来回应不同社区、不同需求,又能正真激发社区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并看到社区内部的改变都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这样的研究对应对社区服务领域发展的瓶颈期,形成社会工作本土化经验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本文以生态系统理论、行动研究方法为指导,立足社区本身。以“友邻之家”社区服务行动研究项目为例,运用参与观察法、口述史、焦点小组深度访谈发和文献分析法,对该项目服务背景、内容、阶段变化、过程的不断调整等进行描述分析。进而从行动内容、行动困境和行动反思对社区服务过程进行全面研究。并对该项目发展优势和不足进行比较分析。该服务模式具有内生性、可复制性、资源网络自助性、可持续性等优势,同时也存许多不足。最后,梳理出该项目的过程脉络,提出了该项目立足于社区本身具有推广可能性。并希望该项目的行动研究过程,看到在社区服务过程中激发参与主体的社会认知和参与意识也...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文献评述
1.4 理论基础
1.4.1 相关概念界定
1.4.2 生态系统理论
1.4.3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研究田野选择
1.5.2 行动研究法
1.5.3 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第2章 “友邻之家”社区服务第一阶段——助推发声阶段
2.1 行动内容:搭建服务平台
2.1.1 “友邻之家”功能板块设计
2.1.2 场馆服务
2.1.3 场馆外服务
2.2 行动困境:实践服务的瓶颈期
2.2.1 本土社区发展服务模式实践的挑战
2.2.2 档案式服务制度的异化
2.3 行动反思:专业社会工作者在“行动中获知”
2.3.1 提供日常运行的服务管理
2.3.2 “友邻之家”内部的框架设计
第3章 “友邻之家”社区服务第二阶段——协同行动阶段
3.1 行动转向:盘活自治组织资源网络
3.1.1 志愿者组织
3.1.2 社区组织培育
3.1.3 “多方联动”协同治理
3.2 行动困境:如何寻找组织资源网络生存动力
3.3 行动反思:行动实践中自己的“反映”意识
第4章 “友邻之家”社区服务第三阶段——群集反映实践阶段
4.1 行动内容:激发社区活力
4.1.1 组织联动
4.1.2 企业爱心联盟
4.2 行动困境:如何培育社区内部能力
4.2.1 专业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互动时候的角色定位
4.2.2 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合作方互动时的角色定位
4.3 行动反思:行动实践中的参与动力
4.3.1 服务成效
4.3.2 专业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行动服务中的定位
第5章 “友邻之家”社区服务行动实践总结反思
5.1 “友邻之家”社区服务的优势
5.1.1 以参与主体需求为导向
5.1.2 服务平台的综合性
5.1.3 社区组织资源网络平台的持续性
5.2 “友邻之家”社区服务行动的不足
5.2.1 “友邻之家”服务点位置选址封闭性
5.2.2 “友邻之家”服务的专业性不足
5.2.3 “友邻之家”团队建设滞后性
5.2.4 运作资源的不可持续性
5.3 “友邻之家”社区服务行动未来发展的反思
5.3.1 政策支持
5.3.2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5.3.3 本土社会工作督导培育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1
本文编号:3182659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文献评述
1.4 理论基础
1.4.1 相关概念界定
1.4.2 生态系统理论
1.4.3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研究田野选择
1.5.2 行动研究法
1.5.3 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第2章 “友邻之家”社区服务第一阶段——助推发声阶段
2.1 行动内容:搭建服务平台
2.1.1 “友邻之家”功能板块设计
2.1.2 场馆服务
2.1.3 场馆外服务
2.2 行动困境:实践服务的瓶颈期
2.2.1 本土社区发展服务模式实践的挑战
2.2.2 档案式服务制度的异化
2.3 行动反思:专业社会工作者在“行动中获知”
2.3.1 提供日常运行的服务管理
2.3.2 “友邻之家”内部的框架设计
第3章 “友邻之家”社区服务第二阶段——协同行动阶段
3.1 行动转向:盘活自治组织资源网络
3.1.1 志愿者组织
3.1.2 社区组织培育
3.1.3 “多方联动”协同治理
3.2 行动困境:如何寻找组织资源网络生存动力
3.3 行动反思:行动实践中自己的“反映”意识
第4章 “友邻之家”社区服务第三阶段——群集反映实践阶段
4.1 行动内容:激发社区活力
4.1.1 组织联动
4.1.2 企业爱心联盟
4.2 行动困境:如何培育社区内部能力
4.2.1 专业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互动时候的角色定位
4.2.2 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合作方互动时的角色定位
4.3 行动反思:行动实践中的参与动力
4.3.1 服务成效
4.3.2 专业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行动服务中的定位
第5章 “友邻之家”社区服务行动实践总结反思
5.1 “友邻之家”社区服务的优势
5.1.1 以参与主体需求为导向
5.1.2 服务平台的综合性
5.1.3 社区组织资源网络平台的持续性
5.2 “友邻之家”社区服务行动的不足
5.2.1 “友邻之家”服务点位置选址封闭性
5.2.2 “友邻之家”服务的专业性不足
5.2.3 “友邻之家”团队建设滞后性
5.2.4 运作资源的不可持续性
5.3 “友邻之家”社区服务行动未来发展的反思
5.3.1 政策支持
5.3.2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5.3.3 本土社会工作督导培育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1
本文编号:3182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182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