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入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差异
发布时间:2021-07-22 19:15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涉及职业待遇、职业行为、文化观念、身份意识等多个层面对非农职业的适应与融入,具体包括职业待遇整合、职业行为适应、职业文化接纳和职业身份认同四个维度。因子测评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具有总体水平低、内部不平衡的发展特点。回归分析表明,学历低、年龄小、不在婚、务工年限短、所在企业规模较小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诸多方面的就业质量状况都比较差。而分地区进行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呈现了更多的差异性。以上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在于推进相关部门以社会融入为指导思想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
【文章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由生存到融入: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再认识
(一)就业质量的理论内涵
(二)就业质量的测量指标体系
(三)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概念与维度的再界定
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测评
(一)数据来源
(二)测量指标
(三)测评结果
三、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变量设定
(二)回归结果分析
1.女性、年龄小、不在婚者的就业质量比较差
2.不同区域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呈现复杂的非单一性特征
3.不同就业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间的就业质量存在显著差异
4.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职业待遇整合、职业行为适应和职业文化接纳得以体现
5.务工年限对四个维度的就业质量均产生了一致的正向影响
6.不同形式社会资本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提升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存在差异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一,理论分析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具有融入性特征。
第二,因子测评分析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发展状况呈现总体水平低和内部不平衡特点。
第三,回归分析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具有差异性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农民工的阶级属性与社会身份——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审视[J]. 马艳,杨培祥,邬璟璟,李韵. 财经研究. 2018(07)
[2]东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影响因素探析——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为中心[J]. 沈诗杰. 江海学刊. 2018(02)
[3]就业质量、社会认知与农民工幸福感[J]. 卢海阳,杨龙,李宝值. 中国农村观察. 2017(03)
[4]大学生就业质量:基于个体问卷数据的分析[J]. 李善乐. 人口与发展. 2017(02)
[5]员工职业适应能力量表的编制及初步应用[J]. 王益富,王丽丽,张建人,董薇.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6)
[6]超大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满意度评价及其比较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 汪昕宇,陈雄鹰,邹建刚. 人口与经济. 2016(05)
[7]就业质量、社会交往与农民工入户意愿——基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农民工调查[J]. 聂伟,风笑天. 农业经济问题. 2016(06)
[8]东北地区城市工作贫困群体就业质量研究——来自哈尔滨、长春和沈阳市的调查[J]. 尹海洁,王翌佳. 中国人口科学. 2015(03)
[9]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研究[J]. 杨菊华.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2)
[10]论高质量就业的评价指标体系[J]. 陈成文,周静雅. 山东社会科学. 2014(07)
博士论文
[1]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研究[D]. 杨秀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97734
【文章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由生存到融入: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再认识
(一)就业质量的理论内涵
(二)就业质量的测量指标体系
(三)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概念与维度的再界定
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测评
(一)数据来源
(二)测量指标
(三)测评结果
三、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变量设定
(二)回归结果分析
1.女性、年龄小、不在婚者的就业质量比较差
2.不同区域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呈现复杂的非单一性特征
3.不同就业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间的就业质量存在显著差异
4.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职业待遇整合、职业行为适应和职业文化接纳得以体现
5.务工年限对四个维度的就业质量均产生了一致的正向影响
6.不同形式社会资本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提升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存在差异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一,理论分析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具有融入性特征。
第二,因子测评分析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发展状况呈现总体水平低和内部不平衡特点。
第三,回归分析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具有差异性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农民工的阶级属性与社会身份——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审视[J]. 马艳,杨培祥,邬璟璟,李韵. 财经研究. 2018(07)
[2]东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影响因素探析——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为中心[J]. 沈诗杰. 江海学刊. 2018(02)
[3]就业质量、社会认知与农民工幸福感[J]. 卢海阳,杨龙,李宝值. 中国农村观察. 2017(03)
[4]大学生就业质量:基于个体问卷数据的分析[J]. 李善乐. 人口与发展. 2017(02)
[5]员工职业适应能力量表的编制及初步应用[J]. 王益富,王丽丽,张建人,董薇.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6)
[6]超大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满意度评价及其比较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 汪昕宇,陈雄鹰,邹建刚. 人口与经济. 2016(05)
[7]就业质量、社会交往与农民工入户意愿——基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农民工调查[J]. 聂伟,风笑天. 农业经济问题. 2016(06)
[8]东北地区城市工作贫困群体就业质量研究——来自哈尔滨、长春和沈阳市的调查[J]. 尹海洁,王翌佳. 中国人口科学. 2015(03)
[9]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研究[J]. 杨菊华.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2)
[10]论高质量就业的评价指标体系[J]. 陈成文,周静雅. 山东社会科学. 2014(07)
博士论文
[1]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研究[D]. 杨秀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97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297734.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