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身、情境风险性和人际距离对网络游戏助人行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9-03 19:45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便捷地同世界各地的朋友“组队”进行多人在线游戏。这种互动模式的改变,导致玩家会在游戏内进行频繁的助人行为。所谓助人,即个体在没有奖励或回报承诺的前提下,自发地作出有益于他人的行为,包括分享(sharing)、援助(aiding)、支持(supporting)、捐赠(donating)等。助人行为一直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大量学者对现实情境中助人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得出许多重要结论。但网络情境有着匿名性和非物质性等诸多特点,许多经典的研究结论难以解释网民的行为。因此,本研究聚焦网络游戏合作情境下的助人行为机制,探讨现实中影响助人的因素在虚拟游戏世界中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化身效应的影响。研究选取了267名大学生和研究生,其中男生131名,女生136名。所有被试都具有一定游戏经验,且未参加过类似的研究项目。研究为2×2×2×2的四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自变量分别为被试性别(男、女)、化身性别(男、女)、情境风险性(一般情境、风险情境)、人际距离(远、近),其中化身性别为被试内变量,被试性别、情境风险性和人际距离为被试间变量。因变量为游戏内被试对同伴的助人意...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构想
图 3.1 高男性化特质游戏化身和高女性化特质游戏化身情境图片材料:参考赵晨光的研究,使用《绝地求生:刺激战场》创建景,截取几张关键的游戏画面,组成一组虚拟情境[12]。在每组虚拟情境测量助人意愿的问题,问题的相关表达参考了付慧欣编制的助人倾向问
人际关系亲密度量表题项此外,还采用了Li,Liau和Khoo于2013年编制的玩家-化身认同量表(PAI)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孔可信度对助人行为的影响:依恋安全的调节作用[J]. 王秀娟,王娜,韩尚锋,刘燊,张林. 心理学报. 2018(11)
[2]暴力游戏中合作情境对玩家合作和攻击行为的长期影响[J]. 杨琳琳,陈朝阳,刘志方,买思思,李莉红,王天北.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4)
[3]结果预期对助人意愿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J]. 郑燕,杨宇,石睿,甘甜. 人类工效学. 2018(01)
[4]情境风险性与结果预期对助人行为的影响:道德判断的调节作用[J]. 陈明,金一波,史美林,薛鹏达.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6)
[5]虚拟化身对攻击性的启动效应:游戏暴力性、玩家性别的影响[J]. 衡书鹏,周宗奎,牛更枫,刘庆奇. 心理学报. 2017(11)
[6]道德情绪对网络助人行为的影响——道德推理的中介作用[J]. 吴鹏,范晶,刘华山. 心理学报. 2017(12)
[7]视频游戏中的化身认同[J]. 衡书鹏,周宗奎,孙丽君. 心理科学进展. 2017(09)
[8]观看可爱图片是否可以增加助人倾向?[J]. 任玉冰,武玉玺,王红霞,杜秀芳,廉卓群. 中国特殊教育. 2017(09)
[9]亲子依恋与初中生亲社会行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 王艳辉,李董平,孙文强,赵力燕,赖雪芬,周月月. 心理学报. 2017(05)
[10]群体偏好与年级对小学生利他惩罚行为的影响[J]. 郭庆科,徐萍,吴睿,胡姗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04)
硕士论文
[1]积极情绪能促进网络助人吗?[D]. 龚烨.上海师范大学 2018
[2]虚拟世界中化身的利他倾向性研究[D]. 赵晨光.河北师范大学 2017
[3]暴力电子游戏与大学生助人行为[D]. 杨小钧.陕西师范大学 2016
[4]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及不同情境下积极人格特质对其的影响[D]. 朱莉.河南大学 2011
[5]性别角色期望:对中学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调查研究[D]. 王晓宁.东北师范大学 2009
[6]初中生道德判断能力、同情心对其助人倾向的影响研究[D]. 付慧欣.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81747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构想
图 3.1 高男性化特质游戏化身和高女性化特质游戏化身情境图片材料:参考赵晨光的研究,使用《绝地求生:刺激战场》创建景,截取几张关键的游戏画面,组成一组虚拟情境[12]。在每组虚拟情境测量助人意愿的问题,问题的相关表达参考了付慧欣编制的助人倾向问
人际关系亲密度量表题项此外,还采用了Li,Liau和Khoo于2013年编制的玩家-化身认同量表(PAI)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孔可信度对助人行为的影响:依恋安全的调节作用[J]. 王秀娟,王娜,韩尚锋,刘燊,张林. 心理学报. 2018(11)
[2]暴力游戏中合作情境对玩家合作和攻击行为的长期影响[J]. 杨琳琳,陈朝阳,刘志方,买思思,李莉红,王天北.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4)
[3]结果预期对助人意愿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J]. 郑燕,杨宇,石睿,甘甜. 人类工效学. 2018(01)
[4]情境风险性与结果预期对助人行为的影响:道德判断的调节作用[J]. 陈明,金一波,史美林,薛鹏达.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6)
[5]虚拟化身对攻击性的启动效应:游戏暴力性、玩家性别的影响[J]. 衡书鹏,周宗奎,牛更枫,刘庆奇. 心理学报. 2017(11)
[6]道德情绪对网络助人行为的影响——道德推理的中介作用[J]. 吴鹏,范晶,刘华山. 心理学报. 2017(12)
[7]视频游戏中的化身认同[J]. 衡书鹏,周宗奎,孙丽君. 心理科学进展. 2017(09)
[8]观看可爱图片是否可以增加助人倾向?[J]. 任玉冰,武玉玺,王红霞,杜秀芳,廉卓群. 中国特殊教育. 2017(09)
[9]亲子依恋与初中生亲社会行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 王艳辉,李董平,孙文强,赵力燕,赖雪芬,周月月. 心理学报. 2017(05)
[10]群体偏好与年级对小学生利他惩罚行为的影响[J]. 郭庆科,徐萍,吴睿,胡姗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04)
硕士论文
[1]积极情绪能促进网络助人吗?[D]. 龚烨.上海师范大学 2018
[2]虚拟世界中化身的利他倾向性研究[D]. 赵晨光.河北师范大学 2017
[3]暴力电子游戏与大学生助人行为[D]. 杨小钧.陕西师范大学 2016
[4]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及不同情境下积极人格特质对其的影响[D]. 朱莉.河南大学 2011
[5]性别角色期望:对中学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调查研究[D]. 王晓宁.东北师范大学 2009
[6]初中生道德判断能力、同情心对其助人倾向的影响研究[D]. 付慧欣.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81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381747.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