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理性中的国家与农户互动逻辑:基于苏南与温州“村改居”过程比较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1-09-05 16:36
本文从村社理性视角分析"村改居"进程中村社反馈机制的差异。强村社理性的"村改居"得益于村社理性与国家理性的有效结合,从而避免了改造过程中权力主导与资本主导的消极后果,保护了村民在改造过程中的利益分配,村社具有贯彻国家理性,构建强共同体式福利再分配的功能。而弱理性村社"村改居"则因为村社理性无法调和国家与农户之间的关系,使得农户个体理性力量过度膨胀,分化了国家的改造力度,增加了国家对村社改造的社会成本。村社理性无法有效整合个体农户理性,就会导致国家与分散农户的冲突与矛盾。强村社理性整合了政府、村社集体与农户之间的利益与诉求,型构了合作性治理框架,而弱理性村社则形成了各个群体各自为政的分化型治理形态,造成了村庄内部的撕裂与无序。村社理性应建立在村集体经济与村级组织的民主化进程中,在与国家理性的良性互动中完善与强化。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村社理性与“村改居”进程
(一)苏南与温州的“村改居”
1.苏南无锡Z村的“村改居”
2.温州Q村的“村改居”
(二)强村社理性的村庄整合
1.村社集体经济的持续性
2.村社集体的福利保障机制
3.村社集体组织的权威
(三)弱村社理性村庄的失范
1.弱村社理性的弱集体经济
2.村社内部利益分化
3.村集体组织权威的失落
三、村社理性的构建逻辑
(一)村社理性中集体与农户关系构建
(二)村级组织体系的建构
(三)国家政权与村社关系的建构
四、村社理性治理模式:合作治理与分化治理
(一)强村社理性合作治理
(二)弱村社理性的分化治理模式
(三)村社理性生产的国家—社会关系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集体产权不完善之症结与破解路径[J]. 许经勇.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2)
[2]空间变革下的治理策略——“村改居”社区基层治理转型研究[J]. 吴莹. 社会学研究. 2017(06)
[3]政府理性与村社理性:中国的两大“比较优势”[J]. 何慧丽,邱建生,高俊,温铁军.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4(06)
[4]村改居社区及其问题:对城中村城市化进程的反思与改革[J]. 陈晓莉. 兰州学刊. 2014(03)
[5]城镇化背景下的“合村并居”——兼论“村社理性”原则的实践与效果[J]. 陈靖. 中国农村观察. 2013(04)
[6]村社理性:资本下乡与村庄发展——基于皖北T镇两个村庄的对比[J]. 陈靖.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7]农村宗祠功能转换的内在逻辑和现实选择——基于苍南县765座宗祠的实地调查[J]. 徐声响.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2(04)
[8]论乡村治理内卷化——以河南省K镇调查为例[J]. 贺雪峰. 开放时代. 2011(02)
[9]村级组织的官僚化及其逻辑[J]. 欧阳静.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10]村社理性:破解“三农”与“三治”困境的一个新视角[J]. 温铁军,董筱丹.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0(04)
本文编号:3385703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村社理性与“村改居”进程
(一)苏南与温州的“村改居”
1.苏南无锡Z村的“村改居”
2.温州Q村的“村改居”
(二)强村社理性的村庄整合
1.村社集体经济的持续性
2.村社集体的福利保障机制
3.村社集体组织的权威
(三)弱村社理性村庄的失范
1.弱村社理性的弱集体经济
2.村社内部利益分化
3.村集体组织权威的失落
三、村社理性的构建逻辑
(一)村社理性中集体与农户关系构建
(二)村级组织体系的建构
(三)国家政权与村社关系的建构
四、村社理性治理模式:合作治理与分化治理
(一)强村社理性合作治理
(二)弱村社理性的分化治理模式
(三)村社理性生产的国家—社会关系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集体产权不完善之症结与破解路径[J]. 许经勇.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2)
[2]空间变革下的治理策略——“村改居”社区基层治理转型研究[J]. 吴莹. 社会学研究. 2017(06)
[3]政府理性与村社理性:中国的两大“比较优势”[J]. 何慧丽,邱建生,高俊,温铁军.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4(06)
[4]村改居社区及其问题:对城中村城市化进程的反思与改革[J]. 陈晓莉. 兰州学刊. 2014(03)
[5]城镇化背景下的“合村并居”——兼论“村社理性”原则的实践与效果[J]. 陈靖. 中国农村观察. 2013(04)
[6]村社理性:资本下乡与村庄发展——基于皖北T镇两个村庄的对比[J]. 陈靖.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7]农村宗祠功能转换的内在逻辑和现实选择——基于苍南县765座宗祠的实地调查[J]. 徐声响.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2(04)
[8]论乡村治理内卷化——以河南省K镇调查为例[J]. 贺雪峰. 开放时代. 2011(02)
[9]村级组织的官僚化及其逻辑[J]. 欧阳静.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10]村社理性:破解“三农”与“三治”困境的一个新视角[J]. 温铁军,董筱丹.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0(04)
本文编号:3385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385703.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