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互惠与共享:人与动物关系的灵性本体论审视——以阿拉斯加爱斯基摩社会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18 13:52
以阿拉斯加爱斯基摩人为例,从灵性本体论视角考察人与动物的关系。传统人类学以笛卡尔二元论为理论基础,将文化与自然、人与动物视为二元对立关系。通过对爱斯基摩民族志学数据分析并不支持二元对立学说。爱斯基摩社会中人与动物之间存在着互惠与共享两大原则,其身体观念和仪式中的面具使用习俗都证明人与动物关系的本质是平等的、互惠的、互动的主体间关系而非主体凌驾于客体的分层关系。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仪式活动中,人与动物的关系均体现了社会的、文化的、符号的、经济的、生态的、环境的、自然的、物质的各种因素的交织与互动。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2(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尼尔森收藏的海豹面具,现藏于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图1 尼尔森收藏的海豹面具,现藏于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英戈尔德发现,面具上的人面其实就是非人的形象。面具对这些形象的描绘不是基于对动物形态和行为的观察,而是对动物潜在的特征与人形本质的揭示。因而,他称人面和面具为“作为主体的他者”(Ingold,1998:196)。所以,这些面具并非为了隐藏携带它的萨满或猎人舞者的人性本质,而是为了从非人之人的身体中得到能量。正如尼尔森所描述,当舞者戴上面具时身体会“神秘地、不知不觉地充满面具上所表现的生命的灵魂”(Nelson,1900:395)。如卡斯特罗所说的那样,动物身体之下是与人相似的主体,而身体外形决定了不同物种的不同习性。身体有如衣服是可以脱下和穿上的,也是可以交换的。因此,戴上面具的舞者不是为了伪装自己,而是为了身体转换,获得动物的影响力与能力。萨满依赖身体转换从神灵身体中获得非凡的能力可以与神界沟通与交流,而猎人则通过获得动物的能力、能量和智慧以实现狩猎的成功。
本文编号:3442915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2(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尼尔森收藏的海豹面具,现藏于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图1 尼尔森收藏的海豹面具,现藏于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英戈尔德发现,面具上的人面其实就是非人的形象。面具对这些形象的描绘不是基于对动物形态和行为的观察,而是对动物潜在的特征与人形本质的揭示。因而,他称人面和面具为“作为主体的他者”(Ingold,1998:196)。所以,这些面具并非为了隐藏携带它的萨满或猎人舞者的人性本质,而是为了从非人之人的身体中得到能量。正如尼尔森所描述,当舞者戴上面具时身体会“神秘地、不知不觉地充满面具上所表现的生命的灵魂”(Nelson,1900:395)。如卡斯特罗所说的那样,动物身体之下是与人相似的主体,而身体外形决定了不同物种的不同习性。身体有如衣服是可以脱下和穿上的,也是可以交换的。因此,戴上面具的舞者不是为了伪装自己,而是为了身体转换,获得动物的影响力与能力。萨满依赖身体转换从神灵身体中获得非凡的能力可以与神界沟通与交流,而猎人则通过获得动物的能力、能量和智慧以实现狩猎的成功。
本文编号:3442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442915.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