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及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0 20:23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效应、差异和异质性。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使老年人的社会隔离下降了40.5%,并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不同互联网使用类型的感知有用性对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存在差异。学习、娱乐、社交、获取信息,从高到低对老年人社会隔离产生明显的降低作用,而商业活动的影响不显著;互联网使用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中,互联网使用对中高龄、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老年人的社会隔离影响程度更大。基于此提出要持续推进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普及率,重点推进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并提供针对性的互联网技能培训等政策建议。
【文章来源】:当代经济管理. 2020,42(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回顾
二、互联网使用影响社会隔离的解释框架
(一)互联网的社交属性维系了老年人的社会网络
(二)互联网的娱乐属性促进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
(三)互联网时效属性提升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三、数据、模型及变量
(一)数据来源
(二)实证模型
(三)变量界定及描述性统计
四、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社会隔离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
(二)互联网使用类型的感知有用性对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差异
(三)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社会隔离影响的异质性
(四)稳健性检验
五、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使用与中国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基于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J]. 靳永爱,赵梦晗. 人口学刊. 2019(06)
[2]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CGSS(2013)数据的实证分析[J]. 汪连杰. 现代经济探讨. 2018(04)
[3]丧失和超越:寻求老龄政策的理论支点[J]. 穆光宗. 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2(04)
本文编号:3487891
【文章来源】:当代经济管理. 2020,42(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回顾
二、互联网使用影响社会隔离的解释框架
(一)互联网的社交属性维系了老年人的社会网络
(二)互联网的娱乐属性促进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
(三)互联网时效属性提升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三、数据、模型及变量
(一)数据来源
(二)实证模型
(三)变量界定及描述性统计
四、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社会隔离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
(二)互联网使用类型的感知有用性对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差异
(三)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社会隔离影响的异质性
(四)稳健性检验
五、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使用与中国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基于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J]. 靳永爱,赵梦晗. 人口学刊. 2019(06)
[2]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CGSS(2013)数据的实证分析[J]. 汪连杰. 现代经济探讨. 2018(04)
[3]丧失和超越:寻求老龄政策的理论支点[J]. 穆光宗. 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2(04)
本文编号:34878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487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