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大学生相亲:两代人的困惑与和解

发布时间:2021-12-28 13:45
  恋爱和婚姻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对个人家庭的建构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轻易迈入婚姻,一大批单身的适婚青年涌现出来。“剩男剩女大潮”之中,父母们盼望儿女步入婚姻殿堂的心情愈发急迫,这使他们在关注适龄青年婚恋状况之外,也将目光投向了依旧身处校园中的在校大学生群体,早早为儿女的婚姻大事做起了打算。“相亲”这个时下热度颇高的词汇已不再是大龄未婚男女的专属,在校大学生假期回家期间被父母“逼婚”的案例屡见不鲜。还未走出校园的他们在父母的张罗下,早早地被卷入相亲“市场”,成为了相亲群体中一类独特的存在。本文从“大学生相亲”这一社会现象出发,在访谈多名参与者的基础上选取几位典型案例,力求细致呈现在“大学生相亲”中父母与子女的不同立场,以展现其中包含的家庭与社会问题,并提出作者自己的观察与思考。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一、作品阐述
    1.1 选题背景
    1.2 现有国内报道及研究基础
    1.3 设计思路
    1.4 创新之处与难点
二、人物特写
    2.1 相亲提前批:“脱单”路上的大学生
        选择走向相亲
        见面是一种交代
        以结婚为目的的谈判
        最大的压力来自家庭
        “大孩子”和”小孩子”
        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网络之线牵起现实缘分
    2.2 焦虑的中年:谁来和我的孩子结婚?
        都市中的“白发相亲”
        “我宁愿她不读书,也想让她早结婚”
        婚姻就是将就
        “门当户对”的现实逻辑
        相亲未必是结婚通途
三、记者手记
    3.1 成或不成:相亲是“包办婚姻”吗?
    3.2 从“大学生相亲“看社会婚恋焦虑
    3.3 从“媒婆”到“媒介”:以传播视角看当代相亲
    3.4 后记:不足与反思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中国式相亲”看理性的焦虑与代际传承[J]. 陈昌凯.  中国青年研究. 2017(07)
[2]从《中国式相亲》看年青一代在婚恋观中的反哺[J]. 沈菲之,刘芮羽.  中国青年研究. 2017(07)
[3]“边际人”及其“中国式相亲”——转型期中国青年的婚恋观与择偶行为[J]. 秦晨.  中国青年研究. 2017(07)
[4]硕士研究生相亲过程中的主动加入与被动卷入——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J]. 王林芳.  现代交际. 2017(12)
[5]相亲:成家通途还是两性区隔——基于对“剩女”的访谈[J]. 方旭东.  社会科学论坛. 2016(06)
[6]研究“僧”,你恋爱了吗?[J]. 徐弋茗,张玲萍,许文艳,吴昊.  中国研究生. 2016(03)
[7]相亲角与“白发相亲”——以知青父母的集体性焦虑为视角[J]. 孙沛东.  青年研究. 2013(06)
[8]都市青年择偶场域分析——基于南京大型相亲会的实地研究[J]. 祝西冰,贾志科.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3)
[9]中国式焦虑的婚姻缩影——以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为例[J]. 孙沛东.  探索与争鸣. 2013(05)
[10]当代都市青年的择偶标准——基于南京万人相亲会的实证分析[J]. 贾志科,风笑天.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2)

硕士论文
[1]城市青年集体相亲行为研究[D]. 许荣漫.南京大学 2013
[2]媒介化相亲的传播学解读[D]. 朱媛媛.华南理工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54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554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7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