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污名现象的心理效应与应对——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05 14:34
  疫情期间的污名现象包括贴标签、消极刻板印象、孤立、地位损失和歧视等重要特征,存在身体污名、行为污名与族群污名等多种表现形式,并且背后主要反映了政治权利、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作用。污名现象会提升施加污名者的自尊感和优越感,增强群体内认同以及强化其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合理性;也会给承受污名者带来"内伤"、成长或冲突;还会使局外人受到污名行径的蛊惑,产生恐慌或受到污名行为的激惹,产生不满。通过采取健全法律机制、加强公众教育并强化媒体责任,合理地标记特定的对象;锻炼承受能力并有理、有据、有节地回应现实关切以及让事实说话的策略,对于污名现象的应对和化解大有帮助。 

【文章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0,(04)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对污名现象的正确理解
二、污名现象的心理效应
三、污名现象的应对与缓解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污名”到“同情”:疫情时期社会心态调整探析——以疫情流言为分析视角[J]. 高旸.  思想教育研究. 2020(03)
[2]体重污名:对肥胖的歧视与偏见[J]. 段文杰,冯宇.  心理科学进展. 2018(06)
[3]正常的越轨者:戈夫曼论污名[J]. 王晴锋.  河北学刊. 2018(02)
[4]污名研究:概念、理论和模型的演进[J]. 郭金华.  学海. 2015(02)
[5]国外污名理论研究综述[J]. 姚星亮,黄盈盈,潘绥铭.  国外社会科学. 2014(03)
[6]心理疾病污名形成理论述评[J]. 李强,高文珺,许丹.  心理科学进展. 2008(04)
[7]污名现象及其心理效应[J]. 张宝山,俞国良.  心理科学进展. 2007(06)



本文编号:3570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570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6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