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社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2-02-15 08:55
互联网+社会工作(简称互联网+社工)作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新路径,正在改变着社会治理的传统范式。它回应了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新需求,实现了与社会治理新需求的有机契合。这种新路径,能使多元合作领域得以拓展,各类服务资源无缝链接,福利服务载体丰富多样,专业助人手段智能升级,社会治理绩效持续提升。面对智能化时代的新挑战,社会工作部门需要及时重塑行为模式,转变专业角色:一是要突出共建共治共享,从各自为战转向协同创新;二是要强调快速灵活精准,从行为悬浮转向科学介入;三是要升级资源链接方式,从简单应急转向无缝对接;四是要重塑专业关系网络,从关系疏远转向专业跟进;五是要倡导多元合作协同,从单一线下转向复合智能。新时代的互联网+社工,必须坚持以智能化升级为取向,在专业介入的机制、方法、程序、资源、品牌中融入科技变量,不断在优化新机制、升级新方法、开发新程序、链接新资源和拓展新品牌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文章来源】: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引 言
一、 互联网+社工的新特点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新需求
(一) 新时代互联网+社会工作的新特点
(二) 网络时代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新需求
(三) 社会治理与互联网+社工的新契合
二、 互联网+社工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中的专业功能
(一) 能使多元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二) 能使各类服务资源深度整合
(三) 能使共建共治载体丰富多样
(四) 能使自助互助手段得以延伸
(五) 能使社会治理绩效持续增强
三、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社会工作需要实现的新转变
(一) 突出共建共治共享,从各自为战转向协同创新
(二) 强调快速灵活精准,从行为悬浮转向科学介入
(三) 升级资源链接方式,从简单应急转向无缝对接
(四) 重塑专业关系网络,从关系疏远转向专业跟进
(五) 倡导多元合作协同,从单一线下转向复合智能
四、 新时代全面推进互联网+社工的新路径
(一) 搞好顶层设计,建构以网络科技为基础的新机制
(二) 提升科技水平,探索拓展互联网+社工的新方法
(三) 完善基础设施,开发社会治理网络软件的新程序
(四) 整合服务资源,形成多元机构共建共治的新合力
(五) 打造专业品牌,不断取得网络社会工作的新突破
五、结论与反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 习近平. 奋斗. 2019(06)
[2]人工智能背景下社会工作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 奚彦辉,苏妮. 理论月刊. 2019(02)
[3]“互联网+社会工作”介入智能化脱贫的路径创新——基于皖北R机构的实地研究[J]. 张军,郑难难.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4]国内城市“互联网+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的举措与探索——对大连市的启示[J]. 李树文,杜青云.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5]社会工作创新社会治理路径研究[J]. 卫小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8(06)
[6]智慧社会的治理模式探析[J]. 吴楠.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7]“互联网+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行动方案(2018-2020年)[J]. 中国民政. 2018(18)
[8]互联网在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应用探析[J]. 陈晓型.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03)
[9]互联网+社区治理创新:内涵、特征与路径[J]. 王瑞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1)
[10]互联网+社工:社会工作结构性关系的三重塑造[J]. 朱志伟. 长白学刊. 2017(05)
本文编号:3626331
【文章来源】: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引 言
一、 互联网+社工的新特点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新需求
(一) 新时代互联网+社会工作的新特点
(二) 网络时代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新需求
(三) 社会治理与互联网+社工的新契合
二、 互联网+社工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中的专业功能
(一) 能使多元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二) 能使各类服务资源深度整合
(三) 能使共建共治载体丰富多样
(四) 能使自助互助手段得以延伸
(五) 能使社会治理绩效持续增强
三、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社会工作需要实现的新转变
(一) 突出共建共治共享,从各自为战转向协同创新
(二) 强调快速灵活精准,从行为悬浮转向科学介入
(三) 升级资源链接方式,从简单应急转向无缝对接
(四) 重塑专业关系网络,从关系疏远转向专业跟进
(五) 倡导多元合作协同,从单一线下转向复合智能
四、 新时代全面推进互联网+社工的新路径
(一) 搞好顶层设计,建构以网络科技为基础的新机制
(二) 提升科技水平,探索拓展互联网+社工的新方法
(三) 完善基础设施,开发社会治理网络软件的新程序
(四) 整合服务资源,形成多元机构共建共治的新合力
(五) 打造专业品牌,不断取得网络社会工作的新突破
五、结论与反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 习近平. 奋斗. 2019(06)
[2]人工智能背景下社会工作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 奚彦辉,苏妮. 理论月刊. 2019(02)
[3]“互联网+社会工作”介入智能化脱贫的路径创新——基于皖北R机构的实地研究[J]. 张军,郑难难.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4]国内城市“互联网+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的举措与探索——对大连市的启示[J]. 李树文,杜青云.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5]社会工作创新社会治理路径研究[J]. 卫小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8(06)
[6]智慧社会的治理模式探析[J]. 吴楠.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7]“互联网+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行动方案(2018-2020年)[J]. 中国民政. 2018(18)
[8]互联网在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应用探析[J]. 陈晓型.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03)
[9]互联网+社区治理创新:内涵、特征与路径[J]. 王瑞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1)
[10]互联网+社工:社会工作结构性关系的三重塑造[J]. 朱志伟. 长白学刊. 2017(05)
本文编号:3626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626331.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