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城市社会变迁研究(1948-1956)
发布时间:2017-05-19 05:03
本文关键词:烟台城市社会变迁研究(1948-1956),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948年10月中国共产党接管烟台,烟台市迎来了稳定发展的新时期。烟台市委、市政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积极恢复被战争破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稳定城市秩序,奠定了烟台市现代发展的基础。随着新中国成立,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发生了极大的变革,烟台市进入了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烟台市委、市政府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运动,肃清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障碍,为烟台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烟台市公共事业发展迅速,科教文卫事业的体系愈发健全,社会福利事业和城市救济走上正轨,城市交通体系更为完善,基本满足了建国初期烟台市社会发展的需求。城市人口逐年增长,男女比例逐渐平衡。市民的衣着、饮食、居住和休闲娱乐在得到了基本的保障的同时,也体现出建国初期中国社会特有的政治性。新兴节日兴起,传统节日摒弃了迷信习俗,婚姻、丧葬习俗也日益向健康的方向转变。社会风气积极向上,城市生活整洁有序,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劳动光荣的工作态度以及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新的社会风尚。1948—1956年烟台城市的社会变迁富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呈现出整体上升、局部下降的规律。烟台市社会环境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共事业的进步、社会风气的日益健康态等方面体现了整个社会的前进、发展,但是浓厚的政治氛围一方面限制了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又造就了市民因过于追求政治性而略显浮躁的心态。纵观烟台城市的社会变迁,国际环境的风云变幻、国内宏观政治手段的调控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市民的心态都对城市的发展变迁有所影响。一个城市的变化、发展正是得益于这些因素的矛盾运动所产生的推动力,只有正确发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因素的积极作用,避免用力过猛、矫枉过正,才能使得城市在发展的道路上避免冲突,少走弯路。
【关键词】:烟台 城市 社会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12.81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绪论11-18
- 一、选题依据11
- 二、学术综述11-16
- 三、研究意义16-18
- 第一章 新政权的建立与烟台市社会转型18-35
- 第一节 烟台市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反思18-22
- 第二节 新政权建立时烟台的社会概况22-28
- 一、烟台新政权的建立22-24
- 二、建国后的政治运动24-28
- 第三节 烟台市经济发展28-35
- 一、经济政策28-31
- 二、工商业概况31-35
- 第二章 烟台市公共事业的发展35-53
- 第一节 教育与文化35-42
- 一、烟台市教育35-39
- 二、烟台文化39-42
- 第二节 医疗卫生机构42-45
- 一、医疗队伍和设备42-43
- 二、卫生防疫43-44
- 三、医疗保健44-45
- 第三节 社会救济45-47
- 一、社会福利事业45-46
- 二、城市救济46-47
- 第四节 交通事业47-53
- 一、海洋运输48-49
- 二、公路运输49-51
- 三、铁路运输51-53
- 第三章 烟台市社会生活变迁53-70
- 第一节 城市人口构成53-55
- 第二节 市民职业及收入和消费55-59
- 第三节 婚姻及家庭59-61
- 第四节 衣着、饮食、居住61-66
- 一、衣着61-63
- 二、饮食63-65
- 三、居住65-66
- 第五节 休闲娱乐66-70
- 一、戏剧66-67
- 二、电影和展览67-68
- 三、书刊阅读68
- 四、体育活动68-70
- 第四章 烟台市社会风俗的变迁70-83
- 第一节 节日风俗的变化70-73
- 一、传统节日70-72
- 二、新兴节日72-73
- 第二节 婚姻、丧葬习俗的变化73-78
- 一、婚姻习俗的变迁73-76
- 二、丧葬习俗的变迁76-78
- 第三节 社会风气的变迁78-83
- 结语83-85
- 参考文献85-89
- 致谢89-90
- 附件9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雪莲;;《民法·亲属编》实施初期的妻妾身份之争——以广州《越华报》案件报道为中心的观察[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本文关键词:烟台城市社会变迁研究(1948-1956),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7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77783.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