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空巢老人心理互助的小组工作介入
本文关键词:社区空巢老人心理互助的小组工作介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空巢家庭将成为21世纪我国城市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会产生心理失调症状,常常会感到情绪郁闷、沮丧、孤寂。根据调查显示:“在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60%。”目前政府也十分关注空巢老人这一越来越多的特殊群体,政府和许多慈善基金会也出资做了许多关爱空巢老人的项目,但大多是对空巢老人生活各方面的帮助,在精神层面的帮助也有但成效不大,比如说安排志愿者陪空巢老人聊天,不够专业且持续时间短,在志愿者结束对空巢老人一段时间的陪伴之后,老人感到更加的空虚、寂寞,这种介入方式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最好的方法是让老年人之间进行互助,这样在志愿者或者社会工作者结束服务撤出去之后,空巢老人依然能够互相“取暖”。本文将采用一种新的介入方式,即心理互助的小组工作介入方式。通过举办小组把社区的空巢老人聚在一起,为她们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使她们通过小组来认识并熟悉彼此,加强她们之间的联系,帮助她们构建一个社会支持网络,在小组结束之后,他们还能够自发的联系彼此,达到心理互助的效果。在此次介入中,我将以北京市P社区的空巢老人为例,来研究用心理互助小组的方式来介入社区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P社区居住的空巢老人大多为子女在外地工作或者出国的,他们有很好的经济条件,但是由于子女不在身边,他们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需求的满足成为他们的关注点。
【关键词】:空巢老人 心理互助 小组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6;C913.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4
- 1.1 选题来源7-9
- 1.1.1 社会发展背景7-8
- 1.1.2 现实便利条件8-9
- 1.2 文献综述9-11
- 1.2.1 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心理需求研究9
- 1.2.2 心理互助的应用研究9-10
- 1.2.3 小组工作介入空巢老人的研究10
- 1.2.4 小结10-11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3.1 研究目的11
- 1.3.2 研究意义11-12
- 1.4 研究方法12-13
- 1.4.1 问卷调查法12
- 1.4.2 半结构式访谈12
- 1.4.3 小组工作12-13
- 1.5 相关概念界定13-14
- 1.5.1 空巢老人13
- 1.5.2 心理互助13-14
- 第二章“社区空巢老人心理互助服务”项目设计14-21
- 2.1 需求评估14-17
- 2.1.1 P社区基本情况介绍14
- 2.1.2 P社区小组成员的需求评估14-17
- 2.2 理论依据17-19
- 2.2.1 增能理论17
- 2.2.2 活动理论17-18
- 2.2.3 优势视角18-19
- 2.3 项目计划19-21
- 2.3.1 研究对象的选取19
- 2.3.2 项目目标19-20
- 2.3.3 项目计划表20
- 2.3.4 预期困难及应对措施20-21
- 第三章“社区空巢老人心理互助服务”项目实施21-29
- 3.1 小组基本情况21
- 3.2 工作过程21-29
- 3.2.1 第一次活动:相见你我她21-22
- 3.2.2 第二次活动:暖心交流22-24
- 3.2.3 第三次活动:一人一故事24-25
- 3.2.4 第四次活动:活在当下25-26
- 3.2.5 第五次活动:老有所为26-27
- 3.2.6 第六次活动:“互助”与“自助”27-29
- 第四章“P社区空巢老人心理互助服务”项目评估29-33
- 4.1 过程评估29-31
- 4.1.1 活动评估29-30
- 4.1.2 小组成员表现评估30
- 4.1.3 社会工作者自我评估30-31
- 4.2 效果评估31-33
- 4.2.1 目标达成评估31-32
- 4.2.2 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估32-33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33-35
- 5.1 结论33
- 5.2 反思33-35
- 致谢35-36
- 参考文献36-38
- 附录38-43
- 作者简介4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海峰;;“空巢老人”——谁解个中滋味[J];就业与保障;2007年02期
2 孟f ;黄佳豪;;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亟待关注[J];社会福利;2008年04期
3 李方泰;王子鸣;卜凡秀;;绥化学院关爱“空巢老人”调查报告[J];绥化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黄佳豪;;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家庭)问题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18期
5 杨秀婷;王春昕;王桂茹;何冬梅;;我国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18期
6 李月英;;农村空巢老人研究的文献综述[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11期
7 朱瑜;;城市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与对策[J];黑河学刊;2011年01期
8 邵德兴;;浙江农村空巢老人帮扶服务体系建设实证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9 张嘉薇;;我省农村空巢老人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才智;2011年31期
10 温忠文;聂志平;;空巢老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福建省学会上杭研究小组;林锦添;钟振华;邱仲基;范志喜;张昌林;邱美玲;罗德洪;;关于上杭县“空巢老人”情况的调查报告[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三)——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五——“空巢老人”问题[C];2009年
2 福建省学会建阳研究小组;;建阳市“空巢老人”情况调查报告[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三)——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五——“空巢老人”问题[C];2009年
3 福建省学会永安研究小组;;永安市“空巢老人”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三)——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五——“空巢老人”问题[C];2009年
4 福建省学会福清研究小组;;福清市城乡“空巢老人”状况调查报告[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三)——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五——“空巢老人”问题[C];2009年
5 福建省学会漳浦研究小组;;漳浦县“空巢老人”调研报告[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三)——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五——“空巢老人”问题[C];2009年
6 ;福州市“空巢老人”情况调查报告[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三)——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五——“空巢老人”问题[C];2009年
7 三明市老年学学会调研组;蓝建英;;三明市“空巢老人”问题的调查与思考[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三)——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五——“空巢老人”问题[C];2009年
8 彭世灯;徐祖权;;宁德市“空巢老人”情况调查报告[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三)——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五——“空巢老人”问题[C];2009年
9 赖剑呜;;从另一视角关注农村“空巢老人”[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三)——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五——“空巢老人”问题[C];2009年
10 周树基;;空巢老人晚年生活的期待[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0年第4期(总第84期)——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与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建设文选[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野;关心空巢老人[N];安徽日报;2006年
2 侯世标 段贤来 何宏葆;六大难题困扰“空巢老人”[N];安徽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马全祥;“空巢老人”盼望老年餐[N];北京社会报;2006年
4 蔡敏;“空巢老人”成病患高发人群[N];中国老年报;2007年
5 严万达邋唐瑛;农村空巢老人寂寞谁人知[N];光明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丁国元邋本报实习生 王邵丹 杨晓丽;值得关注的空巢老人抑郁症[N];工人日报;2007年
7 衣琼;温暖送给“空巢老人”[N];贵阳日报;2007年
8 吴思勇;政府为空巢老人雇“保姆”[N];南昌日报;2007年
9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陶立群;空巢老人需要三大保障[N];中国社会报;2007年
10 四川省巴中市民政局 孙启洋;农村“空巢老人”情况分析与对策[N];中国社会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芬;“空巢老人”伦理问题探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付睿;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实证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3 杨秀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4 黄艳香;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喜忠孝;空巢老人群体成因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6 陈海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困境及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7 马平川;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3年
8 李书宁;城市空巢老人赡养权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9 蔡玮娟;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10 谢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社区空巢老人心理互助的小组工作介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0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80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