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介入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服务模式探析

发布时间:2017-07-27 04:19

  本文关键词:社会工作介入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服务模式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工作 适应性问题 服务模式 项目实施 嵌套结构


【摘要】:新生从高中进入大学,面临新的环境与变化,最重要的就是较快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相关角色的转变。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在高校中健康成长与成才,新生适应性问题不仅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亟须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成为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热点。大学新生在人际沟通、环境认同等方面出现诸多适应性问题,导致其行为及心理问题的愈益复杂化,而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方法等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及时解决新出现的情况及问题,而社会工作专业在价值理念、伦理原则和方法策略上,既有别于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咨询和一般的社区工作,又与其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并极大地弥补了现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弊病,因而社会工作介入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优势。 本研究以华中农业大学X学院2011级A班级大学新生为项目实施对象,对新生适应性现状加以分析,并实施需求评估;以社会工作理论及方法介入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并通过项实施目加以干预,解决该班级新生存在的适应性问题;综合运用参与式观察、非结构式访谈、团体活动等多种调查和实务研究方法,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开展具体的项目服务,从院校、班级及个人三个层面加以介入;通过项目设计、实施、评估与总结等,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大学新生适应的服务模式,并将优势视角、需要层次理论等纳入服务理念,尝试构建一种“需要为本、内外联动”、“三元整合、多方协作”的嵌套结构式服务模式。本文旨在通过社会工作介入对象群体的服务模式探析中,寻求社会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互补,促进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研究,进一步拓展其理论内涵外延,实现共融互通,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社会工作 适应性问题 服务模式 项目实施 嵌套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1 导论9-17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9-10
  • 1.2.1 研究目的9-10
  • 1.2.2 研究意义10
  • 1.3 文献综述10-17
  • 1.3.1 相关理论概念研究10-13
  • 1.3.2 大学新生适应性的测量工具13
  • 1.3.3 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影响因素13-15
  • 1.3.4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干预策略15-16
  • 1.3.5 研究评述16-17
  • 2. 研究设计17-20
  • 2.1 研究内容与思路17-19
  • 2.1.1 研究内容17
  • 2.1.2 研究思路17-19
  • 2.2 研究方法19
  • 2.2.1 资料收集方法19
  • 2.2.2 资料分析方法19
  • 2.3 主要创新19-20
  • 3 项目实施20-41
  • 3.1 前期准备20-29
  • 3.1.1 资源分析20
  • 3.1.2 需求分析20-22
  • 3.1.3 班级整体情况22-27
  • 3.1.4 服务需求确认27-29
  • 3.2 实施过程29-41
  • 3.2.1 主要理论依据29-30
  • 3.2.2 项目实施目标30
  • 3.2.3 项目实施内容30-41
  • 4 项目评估41-45
  • 4.1 过程评估41-42
  • 4.1.1 第一部分活动:“初读”大学41
  • 4.1.2 第二部分活动:“认读”大学41-42
  • 4.1.3 第三部分活动:“品读”大学42
  • 4.1.4 第四部分活动:化茧成蝶42
  • 4.2 结果评估42-45
  • 4.2.1 大学生适应量表42-43
  • 4.2.2 活动组员评估表43-45
  • 5 项目总结45-50
  • 5.1 项目组织与管理45
  • 5.1.1 对资源的组织与管理45
  • 5.1.2 社会工作者的管理45
  • 5.1.3 对服务对象的管理45
  • 5.2 项目经验与启示45-46
  • 5.2.1 项目服务动态设计45
  • 5.2.2 项目实施科学操作45-46
  • 5.2.3 项目评估有效及时46
  • 5.3 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46-47
  • 5.3.1 项目实施前46
  • 5.3.2 项目实施中46-47
  • 5.3.3 项目实施后47
  • 5.4 服务模式的建构47-50
  • 5.4.1 嵌套结构式服务模式的理论依据47-48
  • 5.4.2 嵌套结构式服务模式的主要内容48-50
  • 6 研究展望50-53
  • 6.1 应用前景50
  • 6.2 不足之处50-51
  • 6.3 建议与思考51-53
  • 6.3.1 借鉴社会工作理念,超越内在价值观念51-52
  • 6.3.2 借鉴社会工作方法,创新外在方法策略52-53
  • 参考文献53-57
  • 附录57-65
  • 致谢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徐培华;大学新生的心理矛盾与调适[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4 宋斐;;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与教育干预模式探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刘娟;欧居湖;;大学新生适应性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1期

6 王海萍,陈晶;大学新生适应性障碍成因及对策新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彭兰;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困惑及引导[J];广西高教研究;1999年03期

8 钟向阳;张莉;;大学新生心理适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高教探索;2009年04期

9 柳春香;任泽港;江雅;;大学新生适应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年03期

10 赵富才;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巢东蕊;大学生学校适应与成人依恋、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2 佘丹丹;大学新生适应性调查及适应不良群体的干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卢谢峰;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卢春莉;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问卷的编制及应用分析[D];山西大学;2004年

5 丛建伟;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促进择业成功的举措[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6 吴丹;当代大学生交往心理分析及交往障碍调适[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7 刘建鸿;大学新生应对灵活性类型的界定及其与入学适应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翟亚奇;大学学校气氛的结构及其与大学生适应性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8年

9 张莉;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边素贞;论个案社会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79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79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b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