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情行为疗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理情行为疗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理情行为疗法(REBT) 青少年社会工作 个案社会工作
【摘要】:20世纪50年代中期,纽约临床心理学家亚伯·埃利斯创立了理情行为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简称REBT)。这一疗法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理性信念和非理性信念,如果人们以非理性的方式去思考、感知和行动就不会实现他们的目标和意图,他们会制造出不必要的问题,如焦虑、抑郁等不健康的消极情绪。同时理情行为疗法也假设,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可以选择如何生活,尽管社会上或生理上存在局限性,但是通过一定的努力,一旦人们将非理性信念转换为理性信念,不管是通过治疗师的协助或自助过程,人们的情绪障碍会大为减轻,从而可以极大的改变自己。青少年时期是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处于发展动荡期的青少年介于成熟与半成熟之间,认知方式、观点、信念、价值观等正处在自我探索、逐渐成熟的过程之中,信念的理性与否对其情绪体验和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决定了他们在情绪体验和行为适应上是否成功。本文以青少年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个案社会工作的实务方法,运用理情行为疗法在解决青少年案主问题方面进行一次探索。通过对案主信念的重建,解决案主的情绪困扰、改变案主的不合理行为,帮助案主正确的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外部环境,并对个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讨论和总结,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理情行为疗法(REBT) 青少年社会工作 个案社会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1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2
- 1.1 研究背景7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7-9
- 1.2.1 研究目的7-8
- 1.2.2 研究意义8-9
- 1.3 相关研究9-12
- 1.3.1 理情行为疗法国外相关研究9-10
- 1.3.2 理情行为疗法国内相关研究10-12
- 第二章 理情行为疗法的理论综述12-23
- 2.1 理情行为疗法的起源及演化12-13
- 2.1.1 理情行为疗法的起源12-13
- 2.1.2 理情行为疗法的演化13
- 2.2 理情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13-16
- 2.2.1 基本假设13-14
- 2.2.2 理论基础14-15
- 2.2.3 ABC理论15-16
- 2.3 理情行为疗法的治疗过程16-20
- 2.3.1 开始阶段17
- 2.3.2 中间阶段17-20
- 2.3.3 结束阶段20
- 2.4 理情行为疗法的主要技巧20-23
- 2.4.1 认知技巧20-21
- 2.4.2 情绪技巧21-22
- 2.4.3 行为技巧22-23
- 第三章 理情行为疗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应用23-37
- 3.1 理情行为疗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适用性分析23-24
- 3.2 个案介绍与分析24-25
- 3.2.1 个案介绍24-25
- 3.2.2 个案分析25
- 3.3 个案实施——开始阶段25-26
- 3.4 个案实施——中间阶段26-34
- 3.4.1 问题一:社交恐惧症26-30
- 3.4.2 问题二:多疑焦虑30-32
- 3.4.3 问题三:亲子关系紧张32-34
- 3.5 个案实施——结束阶段34-35
- 3.6 个案总结35-37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37-41
- 4.1 结论37-38
- 4.1.1 理情行为疗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应用效果37
- 4.1.2 理情行为疗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优势与局限37-38
- 4.2 讨论38-41
- 4.2.1 经验总结38-40
- 4.2.2 研究不足与展望40-41
- 参考文献41-45
- 附录45-49
- 致谢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华,刘鹏铎;谈青少年“良心”的培育[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年05期
2 张家勇;当代中日青少年生活状况比较[J];青年探索;2000年06期
3 邹宏仪 ,柳袁照;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对苏州青少年学生零犯罪率的调查与思考[J];群众;2000年11期
4 马英勇;浅议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年12期
5 ;青少年研究信息[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戴雅娟;创建文明社区环境培养青少年健康人格[J];江西省团校学报;2001年01期
7 李庆丰;互联网之于青少年成长的功能[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苏虹;试论网络大潮中对青少年的情意导向[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李庆丰;论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正向功能[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1年01期
10 朱彩萍;兰州市青少年学生接触和利用网络信息情况的调查[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建兰;;科技辅导员有效地开展科技活动对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作用[A];创新在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汇编[C];2006年
2 王晓刚;杜李琴;;西部地区青少年学生抑郁障碍的现状调查[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梅红祥;唐克祥;宗丽香;;青少年科技教育浅析[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6以科学发展的新视野,,努力创新科技教育内容论坛论文集[C];2014年
4 吴培超;;青少年游戏成瘾问题研究及其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陈天堂;;努力开创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新局面[A];金华市科普示范学校经验汇编[C];2004年
6 张大均;欧居湖;;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研究(摘要)[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季慎英;;汉、维族儿童与青少年美感体验能力发展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8 赵峥嵘;;用艺术的方法健全学生恋网心理[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9 夏凌翔;;青少年学生自立的初步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谢国日;朱刚;;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A];宜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N];北京日报;2000年
2 小魏;国家筹集资金投建青少年活动场所[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张业清;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N];光明日报;2000年
4 本报评论员;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校外环境[N];光明日报;2000年
5 江苏常州市德安医院心理咨询室袁浩龙;青少年激情行为的心理干预[N];健康报;2003年
6 ;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北京市石景山区科协 朱洪;打造社区科学工作室品牌探索青少年科技活动新路[N];大众科技报;2006年
8 重庆市璧山县科学技术协会;积极争取 努力做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N];大众科技报;2007年
9 港人宣;情系青少年 撑正义蓝天[N];连云港日报;2007年
10 本报评论员;把青少年体育当头等大事来抓[N];中国体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孔垂辉;青少年非接触式体型二维测量与评价系统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2 李海燕;上海市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邹志春;上海市青少年体质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与应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4 张敏;青少年情绪弹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房蕊;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概念模型建构与量表研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6 郑思明;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向春;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教育环境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纪玉冰;现代中日社会的青少年自杀现象及其社会的、心理的原因的考察[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袁存凤;青少年学生创造性的跨文化比较[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玉朝;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双重影响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红梅;延边朝鲜族青少年消费道德教育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6 张春楼;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现状及其模式构建[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牟英;应对方式对青少年生活压力与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红英;当前青少年适度消费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9 张倩雯;解析新媒体环境下当代中国青少年的时尚消费行为[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峻;对兰州市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16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616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