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文化背景下电视广告两性形象研究
本文关键词:消费文化背景下电视广告两性形象研究
【摘要】:消费文化在我国的扩张,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电视广告作为广告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载体,无疑要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在被其渗透的同时,自然要对消费文化引导下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有所反应和表达。而且在此过程中又反过来进一步刺激消费文化的发展。在消费文化背景下,电视广告作为一种商品既引导消费又被受众消费,电视广告中的男女形象也作为一种消费符号出现于荧屏。在我国,电视广告与消费文化紧密相联,电视广告中两性形象的嬗变过程更是与消费文化在中国的发展扩张同步进行的。因而,本文在考察分析新时期以来电视广告两性形象的变迁,不是局限于电视广告作品本身来探究两性形象,而是将之放入更为宏大的消费文化语境之中,以文本内容为基础,从社会文化、受众消费行为与心理等角度,对电视广告两性形象嬗变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考察分析。文章通过对比与整合分析,发现两性形象的变迁历程,之后将这种渐变放在消费文化的语境中进行思考,以期揭示这种变化为现代社会带来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消费文化 电视广告 两性形象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713.8;C913.1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一、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8-10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三、研究思路与重点、难点分析12-14
- 第一章 消费文化、电视广告与性别14-25
- 第一节 消费、消费文化与相关理论14-20
- 一、消费与消费文化及其内涵14-17
- 二、消费文化的特征17-19
- 三、消费文化在国内的兴起与发展19-20
- 第二节 电视广告:视觉消费时代的引路者20-22
- 第三节 电视广告中的两性形象:被消费的视觉符号22-25
- 第二章 传统文化观念下电视广告中的两性形象建构25-39
- 第一节 传统家庭观念下两性形象的荧屏呈现25-29
- 一、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两性身份25-26
- 二、“男主外、女主内”家庭角色的荧屏呈现26-29
- 第二节 传统审美观念下电视广告中的两性形象再现29-35
- 一、对身体与气质的审美特征29-31
- 二、英雄与美人的形象表现31-35
- 第三节 传统价值导向下的两性形象塑造35-39
- 一、父权社会话语下的两性角色期待与形象建构35-36
- 二、两性关系中的主导者与依附者36-39
- 第三章 消费转向与电视广告中两性形象的突破39-48
- 第一节 消费文化语境下受众审美风尚的转变39-40
- 第二节 “她”消费下的新女性形象40-43
- 一、现代职场型的女性形象41-42
- 二、独立洒脱型女性形象42-43
- 第三节 男色消费的兴起与新男性43-48
- 一、从“男色审美”到“男色消费”43-45
- 二、新男性形象的视觉表达45-48
- 第四章 消费文化主导下两性形象的发展趋势48-54
- 第一节 从单一走向复合与多元48-51
- (一) 两性气质与身份从单一走向多重复合48-49
- (二) 两性关系从对立走向和谐49-51
- 第二节 两性形象选择上的偶像化51-54
- (一) 电视广告人物形象选择的偶像化趋势51-52
- (二) 偶像明星与“消费样板”52-54
- 第五章 消费文化背景下电视广告两性形象的文化阐释54-66
- 第一节 身体消费:从单性走向两性、从整体趋向割裂的身体54-57
- (一) 从男性“凝视”到两性的看与被看55-56
- (二) 被监视和规训的身体消费从女性走向两性56-57
- 第二节 自我身份的建构与认同:视觉形象的消费与意义传达57-59
- (一) 电视广告形象创造符号价值并引导身份认同58-59
- (二) 诱导消费者进行象征消费59
- 第三节 消费偶像:商品拜物教与生活方式的召唤59-63
- (一) 从“生产偶像”到“消费偶像”60-61
- (二) 消费偶像的商品拜物教魔力61-63
- 第四节 日常生活审美化:两性形象审美与消费欲望的指向63-66
- (一) 消费文化与日常生活审美化63-64
- (二) 两性形象审美与消费的欲望指向64-66
- 结语66-69
- 参考文献69-73
- 致谢73-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洁;;公交电视广告呼唤环保意识[J];公关世界;2004年04期
2 周蜜,林海;声声入耳,字字传意——电视广告声音叙事的特征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何芳;马和民;;游走于叛逆与规训之间——电视广告中的儿童生活[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08期
4 傅秀政;;艺术创作与电视广告创意[J];民族论坛;2008年02期
5 蔡之国;;论电视广告的色彩运用[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吴国富;;谈电视广告语言的话语文本特征[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7 刘媛;;“众人注目 善用为先”——名人燃情电视广告[J];鄂州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8 刘菊;;电视广告中的性别镜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9 张宁;;中国电视广告创意发展解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程倩;;漫谈色彩在电视广告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可明;;受众价值观对电视广告创意的制约[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王杰文;;民间魔幻叙事与电视广告的招徕术[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3 余睿;;从合作原则看现代电视广告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詹丹;;论中国电视广告中的儿童形象[A];都市文化研究(第10辑)——书写城市:文学与城市体验[C];2014年
5 杨铁黎;肖鹏;;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电视广告投放现状及其策略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迪;;上海儿童健康信息认知的“知沟”研究——以电视广告为例[A];第一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波;电视广告“乱”从何来?走向何方?[N];中国电影报;2005年
2 马善记;电视广告“五大病”[N];光明日报;2004年
3 李素满;日本邮政电视广告激发国民写信热情[N];人民邮电;2005年
4 仇绍强;电视广告经营的集散地模式[N];中华新闻报;2002年
5 王积龙;电视广告面临的危机及出路[N];中国工商报;2007年
6 刘冬梅;精当剪辑彰显电视广告视听冲击力[N];中华新闻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刘蓓蓓;图书电视广告:炒作?创新?[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8 周士君;助“假”为虐的电视广告[N];中国工商报;2002年
9 于慧;剖析广告对儿童的影响[N];长治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刘廷艳;建议开设电视广告频道[N];协商新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志欣;俄语电视广告语篇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唐英;消费时代电视广告审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喜希格尼玛;蒙古国与中国大学生的电视广告的心理效应的比较[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泓;从“意义转移”到“意义依附”[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宋连莲;模拟电视观众对电视节目和电视广告的观赏行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珍;电视广告定价模型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张宁;中国电视广告创意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3 袁迪;电视广告躲避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雪珂;电视广告监管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马燕;论我国电视广告对消费文化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6 齐晶;电视广告的有效说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马迪;电视广告故事叙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卫卫;洗化类电视广告语言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倪丽平;数字特效在电视广告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赵国红;日常生活叙事在电视广告中的运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44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644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