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在行政化与专业化之间:持证社区工作者的身份模糊与职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7-08-10 02:33

  本文关键词:在行政化与专业化之间:持证社区工作者的身份模糊与职业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社区工作者 社工职业资格证 身份 职业发展


【摘要】:2008年民政部推出的初级与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正式开启了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历史进程。从第一批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到现在,通过考试的人数越来越多,这其中除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以外,占主要部分的是广大的基层社区工作者,由此便形成了专业社会工作快速嵌入本土社会工作的局面,这使得一大批没有经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训练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迅速转变成为官方所认可的社会工作者,本研究称之为持证社区工作者。他们受雇于原来的街道、社区,对于自己的身份认同直接影响着社区服务的质量、个人的职业发展以及社会工作这一专业和行业的发展。所以研究持证社区工作者的身份以及职业发展问题有深刻的意义。本研究从社区工作者通过考取社工职业资格证被建构为“社区社工”入手,使用目的性抽样以及滚雪球抽样对江苏省部分地区的10位持证社区工作者进行深度访谈,用举例说明以及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试图采用“嵌入性”视角,以社会工作相关政策本身以及政策嵌入的社区环境为背景,用身份理论和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来分析持证社区工作者的社工身份产生过程、身份模糊的表现、个人的职业发展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等问题。结果表明,大批持证社区工作者主动或被动地在制度设计下建构着自己的社工身份,他们的社工身份是模糊的,因为基本上仍采用着传统的工作模式,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专业督导、教育培训和考核评估五个方面上跟之前相比差别也很小,而这些直接影响着职业发展。他们普遍持有低的职业认同,职业规划也并不明确,一方面就行政人员身份而言,晋升难度是很大的;另一方面就社工身份而言,晋升渠道是封闭的。这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为此,笔者认为应该从政府、社区、持证社区工作者自身三个层面着手,去努力实现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目标。本研究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和理论及现实两个层面的意义;第二部分是对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和所用理论进行的系统性回顾总结,为本研究提供了不少启发;第三部分主要是说明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资料收集、整理以及分析过程,形成了一个清晰的研究框架;第四、五、六三个部分是本研究的主体部分,分别从持证社区工作者的身份建构过程、身份模糊的具体表现以及职业发展现状三个方面来论述;第七部分是对本研究的结论进行总结,提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另外分析了本研究的局限和不足。
【关键词】:社区工作者 社工职业资格证 身份 职业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16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言9-13
  • 第一节 研究背景9-11
  • 第二节 研究意义11-13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3-24
  • 第一节 相关理论研究13-15
  • 第二节 相关文献研究15-23
  • 第三节 小结23-24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24-28
  • 第一节 研究方法24
  • 第二节 资料的收集24-25
  •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25-26
  • 第四节 分析框架26-28
  • 第四章 “身份建构”:持证社区工作者的产生过程28-38
  • 第一节 制度层面28-35
  • 第二节 个人层面35-38
  • 第五章 “身份模糊”:持证社区工作者的身份混乱表征38-46
  • 第一节 工作内容38-39
  • 第二节 工作方法39-41
  • 第三节 专业督导41-42
  • 第四节 教育培训42-44
  • 第五节 考核评估44-46
  • 第六章 “职业发展”:持证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规划46-57
  • 第一节 职业认同46-49
  • 第二节 职业规划49-52
  • 第三节 职业的发展52-57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57-63
  • 第一节 本研究的结论与发现57-60
  • 第二节 对于社区人才建设的建议60-62
  •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62-63
  • 参考文献63-68
  • 附录68-69
  • 致谢69-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捷;张海英;;试析社会工作者资格认证的重要作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李学斌;;社区工作者辨析[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钟丽;徐太军;;论社区居委会工作行政化及其调适[J];沧桑;2007年01期

4 陶家俊;身份认同导论[J];外国文学;2004年02期

5 杨发祥;何雪松;;灾后社会重建中的社工介入:理念、目标与方法——基于四川省都江堰Q安置点的实证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6 杨成凤;;当前中国城市社区行政化问题的若干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8期

7 徐若兰;林孛;;社区社会工作岗位设置与评价体系研究——以福建省厦门市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8 王瑞华;;从嵌入性理论看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战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邵燕飞;论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鄢勇兵;;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初探[J];社会福利;2007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孔姣;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闲暇教育路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48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648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6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