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建构论视野中的社会科学哲学

发布时间:2017-08-10 12:20

  本文关键词:建构论视野中的社会科学哲学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科学哲学 科学知识


【摘要】: 本论文由引言、建构论与社会科学哲学的兴起、建构论与社会科学哲学的发展、建构论之于社会科学哲学的意义、结论等几部分组成。引言部分对本论文的选题、主旨、提纲、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写作意义做了详细说明,简单介绍了各专题性论述的主要内容,澄清了论文中的主要概念、观点。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线索,理清社会科学哲学的基本哲学思想,恢复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哲学的批判指导功能等。借以此,本论文主要展开了以下几部分的论述。 第一部分详细分析了建构论与社会科学的兴起。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关于科学、社会科学的重新理解和定位,都仍处于方兴未艾的局面。本论文首先从其理论根源谈起,显然,关于建构论与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的兴起是很多因素使然的结果,从社会建构论的角度来看,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兴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根源,分别从启蒙思想、现代主义思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社会学的影响和语言、社会心理学的危机三部分进行了阐述。 在论文的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建构论与社会科学哲学的发展思想,这部分主要从建构论视野中的科学观、建构论视野中的社会实践观、建构论视野中的真理观和建构论视野中的人生观四部分进行了阐发。首先,在建构论视野中的科学观中,论述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科学观和后现代女性主义科学观;其次,在建构论视野中的社会实践观中,通过对两个代表人物的社会实践观思想进行介绍,即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和吉登斯的建构主义思想,论述了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社会科学哲学在社会实践方面的基本思想;再次,在建构论视野中的真理观这部分中,主要从真理的客观性和普遍标准被打破,科学是真理的化身被推翻,对认识真理相对性的重新诠释等方面展开了阐述;在这一部分的最后,文章对建构论视野中的人生观进行了分析,对社会科学哲学思想中人生观的总结和概述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本论文主要从五部分将其进行了论述:“集体主义”观点的兴起、“和谐”观念深入人心、对社会问题的重新诠释、以人为本,全面认识人类自身、反思性观念重新建立。 在论文的第三部分中,文章对建构论之于社会科学哲学的意义做出了论述,这部分重点从认识论意义、方法论意义和本体论意义进行了论述,通过对这三方面的意义进行阐述,使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以社会建构主义为视野来看待社会科学哲学思想的重要性。 在文章的结论部分对本篇论文做出了总结,指出本文的目的在于给社会建构主义和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领域注入一种新鲜的血液,对恢复社会科学哲学的批判指导功能提供一种理论实践。在这一部分,首先论述了社会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视角,它的独特之处和对于社会科学哲学发展的意义,接着对社会建构主义的不足之处进行了阐发,指出它有待改进的地方,最后对社会科学哲学的发展前景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做了简要的论述。文章最后指出,尽管国内外的学者对社会科学哲学的关注点有所不同、研究角度也有差异,但是社会科学哲学作为一个富有潜力的研究热点,其价值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科学哲学 科学知识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C0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引言12-17
  • 第一章 建构论与社会科学哲学的兴起17-22
  • 1.1 启蒙思想、现代主义思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17-18
  • 1.1.1 启蒙思想17
  • 1.1.2 现代主义思潮17
  • 1.1.3 后现代主义思潮17-18
  • 1.2 社会学的影响18-21
  • 1.3 语言和社会心理学的危机21-22
  • 第二章 建构论与社会科学哲学的发展22-42
  • 2.1 建构论视野中的科学观22-29
  • 2.1.1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科学观22-27
  • 2.1.2 后现代女性主义科学观27-29
  • 2.2 建构论视野中的社会实践观29-38
  • 2.2.1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29-32
  • 2.2.2 吉登斯的社会科学哲学思想32-38
  • 2.3 建构论视野中的真理观38-39
  • 2.3.1 真理的客观性和普遍标准被打破38-39
  • 2.3.2 “科学是真理化身”的观点被推翻39
  • 2.3.3 对“真理相对性”的重新诠释39
  • 2.4 建构论视野中的人生观39-42
  • 2.4.1 “集体主义”观念的兴起39-40
  • 2.4.2 “和谐”观念深入人心40
  • 2.4.3 对社会问题的重新诠释40-41
  • 2.4.4 以人为本,,全面认识人类自身41
  • 2.4.5 反思性观念重新建立41-42
  • 第三章 建构论之于社会科学哲学的意义42-48
  • 3.1 认识论意义42-44
  • 3.1.1 认识过程的建构性42
  • 3.1.2 认识过程的能动性42-43
  • 3.1.3 认识过程的社会性43-44
  • 3.2 方法论意义44-46
  • 3.2.1 实践研究44-45
  • 3.2.2 修辞学研究45
  • 3.2.3 历史、文化研究45
  • 3.2.4 商谈研究45-46
  • 3.2.5 反思性研究46
  • 3.3 本体论意义46-48
  • 3.3.1 实在的反实证主义性质46-47
  • 3.3.2 知识的历史、文化特征47
  • 3.3.3 知识的不确定性47-48
  • 结论48-51
  • 参考文献51-53
  •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53-54
  • 致谢54-55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5-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凯波;;建构性社会工作概述[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年05期

2 闫引堂;;超越社会建构主义——评当前课程社会学中的两种后社会建构主义论述[J];教育学报;2011年04期

3 衣丹;;关于中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年58期

4 梁爱民;;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视角下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1年03期

5 官群;;英语教师培训“新图”(NUMAP)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6 赵彩霞;;教师在幼儿同伴互动学习中的支持策略[J];幼儿教育;2011年07期

7 李华闽;;口头展示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洪长安;;社会建构论视野下的传统社会问题研究[J];学术论坛;2011年06期

9 王茂福;;新经济社会学的价格理论论析[J];社会学研究;2011年05期

10 高文;;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J];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新成;;社会建构主义简析[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丁宁;;信息技术在MTI教学的应用:北外高翻学院的实践[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正云;;论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家庭治疗[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刘学斌;;政治学哲学:必要性与学科定位[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5 王家鹤;;家庭治疗之米兰系统模型[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林颖;;从新行为主义走向社会建构主义——述评班杜拉的《行动和思想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的观点》[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7 郭金杰;;查尔斯·泰勒的诠释性理解理论——诠释性社会科学哲学的一种尝试[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肖雷波;;科学合理性——从理论走向实践[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9 顾晓乐;;建构主义教学指导下的英语情景剧表演[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徐竹;;“介入之下的不变性”——论可操作性因果概念及其社会科学哲学意义[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杰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社会科学哲学:构筑社会科学的思想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孙德忠 武汉理工大学人文学博士;两极之间的张力追寻[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3 江怡;中西哲学交流的重要渠道[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杨晓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与太平洋研究所;西方语境下的“安全环境”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杨荣 通讯员 赵存存;科学实在论的进步及走向[N];光明日报;2001年

6 理查德·哈德逊/文 吕增奎/编译;杂交的后马克思主义[N];社会科学报;2004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段伟文;科技哲学30年[N];光明日报;2008年

8 宋伟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让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成为一门社会科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戴晓东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跨文化交际理论:从欧洲主导到亚非突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康敬奎;STS:从理论走向实践[N];中华读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亚军;“反恐”话语意识形态分析: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描写与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勃然;英语项目学习模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房慧;经验学习的反思与建构[D];西南大学;2010年

5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黄小扬;背景知识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干预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冯新华;大学英语教师个人通识教育信念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张家华;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张杨;西方儿童权利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赵翠兰;精神追寻:农民工子女的语言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云云;建构论视野中的社会科学哲学[D];山西大学;2008年

2 张雪松;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于冰;国外“社会—文化”视角下科学学习理论研究的进展与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庆利;在社会建构主义框架内审视大学英语教师的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5 郭奕杉;实证主义的社会科学哲学思想[D];山西大学;2008年

6 于婕;后经验主义社会科学哲学的思想特征[D];山西大学;2008年

7 王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王华;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探究大学英语学习观念[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9 黄宏;英语同义词与高中英语同义词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亚玲;对西方社会比较研究的新认识—社会建构主义视域[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50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650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7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