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流动青少年早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3 00:10

  本文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流动青少年早恋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学校社会工作 流动青少年 早恋


【摘要】:青春期是人们生命中的必经阶段,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的性生理、性意识和性别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渴望接近异性,并与之建立亲密关系,在流动青少年中,流动青少年由于其各种资本的贫乏,危机期与危机环境的亲和性更强,其恋爱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本文整理笔者在一所民办小学对“早恋”进行的社会工作干预,分析笔者在行动中遇到的困境,并在行动中研究流动青少年“早恋”的成因和特征,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反思整个行动,此基础上重新提出一个立体的干预方案。 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的源起、研究背景、流动青少年“早恋”的现实表现,在此基础上引出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并对相关概念进行解析,包括早恋、流动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研究。并对已有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针对流动青少年的研究更多的集中与犯罪、社会融合两方面,流动青少年早恋很少有人研究,而针对一般青少年早恋多聚焦于青少年恋爱的心理,或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更关注青少年恋爱的表现、恋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章是对问题的评估,记录整个研究团队的成立,对“早恋”议题的商讨和笔者在学校的一些观察,在这些基础上分析流动青少年“早恋”背后的场景: 第三章介绍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流动青少年“早恋”的服务,文章介绍了方案设计的理论和方案的设计。 第四章详细介绍了笔者对“早恋”所进行的社会工作干预,包括学校社区教育、小组工作和个案工作,记录行动中的每一个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过程分析和反思; 第五章分析流动青少年“早恋”的成因及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反思社会工作的介入,并从学校社会工作的角度探索以综合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 流动青少年 早恋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6;C913.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6
  • 一、研究源起8-9
  • 二、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9
  • 三、“早恋”问题的现实表现9-10
  • 四、相关概念界定10-11
  • (一) 流动青少年10
  • (二) 早恋10-11
  • (三) 学校社会工作11
  • 五、文献综述11-15
  • 六、研究方法15-16
  • 第二章 服务的前期分析16-25
  • 一、研究团队的成立16-19
  • (一) 团队的成立16
  • (二) “早恋”现象的讨论16-19
  • 二、“早恋”的L社区19-20
  • 三、学校及观察20-25
  • (一) K小学20-21
  • (二) 在学校的观察21-25
  • 第三章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早恋”的服务设计25-30
  • 一、服务的理念25-27
  • (一) 体验学习25-26
  •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6-27
  • (三) 抗逆力理论27
  • 二、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流动青少年早恋的服务设计27-30
  • (一) 学校社区教育28
  • (二) 小组工作28-29
  • (三) 个案29-30
  • 第四章 开展服务的过程和反思30-57
  • 一、学校社会工作下的青春期课堂30-45
  • (一) 在课堂中研究30
  • (二) 学校社会工作下的青春期课堂30-42
  • (三) 过程分析42-44
  • (四) 反思44-45
  • 二、青春期早恋预防小组45-53
  • (一) 小组背景45-46
  • (二) 小组过程46-52
  • (三) 小组过程分析52-53
  • (四) 反思53
  • 三、个案53-57
  • (一) 个案描述53-54
  • (二) 问题诊断54
  • (三) 介入过程54-56
  • (四) 反思56-57
  • 第五章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早恋”的思考57-67
  • 一、流动青少年“早恋”的再认识57-63
  • (一) 流动青少年“早恋”之成因57-60
  • (二) 流动青少年“早恋”之特征60-63
  • 二、学校社会工作干预的思考63-67
  • (一) 学校社会工作课堂的困境63-64
  • (二)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思考64-67
  • 结语67-68
  • 参考文献68-70
  • 致谢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江新梅;青少年“早恋”现象心理浅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2 张朝琼;析“早恋”的心理特征及疏导对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洪浩;;中学生早恋问题及教育应对[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6年Z2期

4 张彦文;关于高中学生异性交往问题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教育导刊;2005年06期

5 李鹰;;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现状及心理特点[J];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6 张和清;;灾难的社会根源与灾害社会工作[J];开放时代;2011年10期

7 闵乐夫;对“早恋”的再认识及教育对策[J];中国性科学;2002年01期

8 田克民;;浅谈初中生“早恋”问题的成因及转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年23期

9 ;徐一筠:青春期交往不是“早恋”而是“早练”[J];小学德育;2010年2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思明;青少年社会网络结构及其对人际关系影响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韩s,

本文编号:664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664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a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