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女性传承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03:18

  本文关键词: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女性传承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裕固族 女性地位 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女性主义


【摘要】:本文利用民俗学的研究方法和女性学的相关理念,对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女性传承人进行研究。男性与女性在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传承模式,本文通过历时、共时与现时的视角,分析了裕固族女性在家庭、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发现裕固族女性地位相对较高使她们成为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中坚力量。而新时期的国家非遗政策、官方认定对裕固族女性传承人的地位更加起到了促进作用。 首先,绪论梳理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理论,历代研究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表明了笔者与裕固族女性传承人研究的缘起。 第一章描述了肃南裕固族的文化生境,以速写的手法生动细腻地呈现了肃南裕固族的地域特征和地域文化。这一章概括了当代裕固族的三个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民族宗教信仰经历“宗教弱化”到“宗教复兴”,呈现出强烈的“宗教世俗化”倾向;裕固人思维开放、重视教育。“速写”描绘了笔者对裕固族的初步印象,在整篇文章上起到奠定感情基调和行文氛围的作用。 第二章中,笔者分口头文学、手工技艺两个部分概括了裕固族“非遗”名录,并通过文化女性主义的理念和口述史的书写方法呈现了裕固族女性传承人的生活空间。她们是杜秀兰、钟玉珍、郭金莲、郭玉莲、柯璀玲、白晓琴、杨海燕等女性传承人,占整个裕固族女性传承人数量的80%。 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也是与女性研究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章。笔者首先探讨了以裕固族特殊婚姻形式为基础的女性地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裕固族特殊婚姻形式“帐房戴头婚”和“勒系腰婚”产生的原因并非“母权制遗俗”,而是与周边民族的文化涵化和旧社会落后的生产力有直接关系。笔者认为特殊婚姻形式只是裕固族女性地位较高的表层原因,深层原因其实是裕固族的游牧民族属性。游牧民族女性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因而地位相对较高。最后,笔者分析了裕固族女性地位与传承人身份的双向互动影响,提出:历史特殊婚制、游牧民族属性和传承人身份认定是裕固族女性地位较高的三个主要原因。 第四章是功能性的一章,分析了裕固族“非遗”女性传承人的传承特征和保护措施。裕固族“非遗”女性传承人具有传承机制和传承意识日趋完善、逐渐进入礼仪风俗传承体系、亲缘传承仍为主要传承方式、传承呈现“速学速成年轻化”等特征。最后,笔者总结了裕固族“非遗”女性传承人的保护措施,如积极应对民族语言流失,让传承人自己研究自己,对其进行技术培养,并要求社会为她们提供更多的传承机会和政府支持。 本文期望运用一种生动的、鲜活的、知性的写作方式和深厚的人文关照向读者呈现裕固族的历史文化与时代风貌,使读者产生对裕固族及裕固族女性美好的感性认识。
【关键词】:裕固族 女性地位 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女性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3.68;G12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目录8-12
  • 绪论12-30
  • 0.1 研究缘起和选题意义12-16
  • 0.2 研究综述16-24
  • 0.3 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24-30
  • 第一章 祁连深处有人家——肃南裕固族地区的文化生境30-42
  • 1.1 肃南速写30-35
  • 1.2 当代裕固族的文化特点35-42
  • 1.2.1 裕固族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35-37
  • 1.2.2 裕固族呈现出强烈的“宗教世俗化”倾向37-39
  • 1.2.3 裕固族观念开放、重视教育39-42
  • 第二章 裕固族“非遗”与女性传承入42-94
  • 2.1 裕固族“非遗”名录42-46
  • 2.1.1 口头文学类“非遗”名录42-44
  • 2.1.2 生产技艺类“非遗”名录44-46
  • 2.2 裕固族口头文学女性传承人46-80
  • 2.2.1 国家宝藏——杜秀兰49-54
  • 2.2.2 草原百灵——钟玉珍54-62
  • 2.2.3 金玉雪莲——郭玉莲、郭金莲62-73
  • 2.2.4 裕固族口头文学的传承特点73-80
  • 2.3 裕固族生产技艺女性传承人80-94
  • 2.3.1 文化大使——柯璀玲80-89
  • 2.3.2 三代传人——安桂兰、白晓琴、杨海燕89-94
  • 第三章 裕固族女性地位与“非遗”女性传承人94-112
  • 3.1 裕固族特殊婚姻形式与妇女地位94-105
  • 3.1.1 “帐房戴头婚”和“勒系腰婚”94-96
  • 3.1.2 裕固族特殊婚姻形式源自文化涵化和经济适应96-100
  • 3.1.3 文化涵化的显性体现——服饰互化100-105
  • 3.2 裕固族妇女地位较高的原因105-109
  • 3.2.1 表面原因:特殊婚姻形式105-106
  • 3.2.2 根本原因:裕固族的游牧民族属性106-109
  • 3.3 裕固族女性地位与传承人身份的双向互动影响109-112
  • 3.3.1 裕固族女性——“非遗”传承的中坚力量109-110
  • 3.3.2 传承人身份进一步提高了裕固族女性地位110-112
  • 第四章 裕固族“非遗”女性传承人的传承特征和保护措施112-122
  • 4.1 裕固族“非遗”女性传承人的传承特征112-115
  • 4.1.1 保护机制和传承意识逐渐完善112-113
  • 4.1.2 逐渐走入礼仪风俗传承体系113-114
  • 4.1.3 亲缘传承为主,地缘传承和业缘传承为辅114
  • 4.1.4 呈现“速学速成年轻化”114-115
  • 4.2 裕固族“非遗”女性传承人的保护措施115-122
  • 4.2.1 应对民族语言流失115-118
  • 4.2.2 更多的传承机会和政府支持118-119
  • 4.2.3 自己研究自己——观念转变和技术培养119-120
  • 4.2.4 组织、参与新型传承120-122
  • 余论122-123
  • 参考文献123-127
  • 附录127-133
  • 后记133-13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3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丹;;裕固族女性地位调查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2 尹旦萍;;土家族夫妻权力的变化及启示——以埃山村为例[J];妇女研究论丛;2010年01期

3 蒋星梅;;侗族村落民俗与妇女社会性别建构[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冯丽娟;;裕固族刺绣的特点及其形成缘由[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8年03期

5 王红欣;;文化女性主义与简·亚当斯的社会思想[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王玉明;;论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中的媒介策略[J];河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张兴隆;田自成;安永香;;裕固族的民俗文化遗产保护状况考察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韩杰;李建宗;;历史语境与当代空间——文化生态学视阈中的裕固族口头文本[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9 李静;刘生琰;;裕固族民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J];兰州学刊;2009年11期

10 李泳集;客家妇女与现代民间宗教活动[J];民俗研究;199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雪薇;裕固族当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姚力;裕固族帐房戴头婚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阿拉腾苏布达;东部裕固语格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4 王亚丹;裕固族女性宗教信仰及其心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10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710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3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