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流动人口青少年犯罪行为成因辨析

发布时间:2017-08-22 02:13

  本文关键词:流动人口青少年犯罪行为成因辨析


  更多相关文章: 流动人口 青少年犯罪 失范理论


【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时期,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都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仅给居民带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方式的丰富多彩,也逐渐出现了一个使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就是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青少年进入到城市工作、学习,在为城市带来发展与活力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会不稳定。流动人口青少年群体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特殊群体,其具有流动人口的流动性、聚居性等特征,也具有青少年群体心理不稳定、价值观不成熟等特征,因此,对流动人口青少年犯罪现象进行研究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流动人口青少年是一个具有边缘特征的群体,其行为、思想、生活状态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政府与社会在对待这一群体时,也往往缺乏相应规范措施而力不从心,导致流动人口青少年群体失范行为的发生率不仅远远高于本地人口青少年群体,也高于大多数其他群体。对此问题,国内外学术界虽然已经对此做出了许多努力,,许多学者从心理学、社会学、犯罪学等领域分析流动人口青少年犯罪成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但都没有一个准确详尽的分析。任何一个群体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下发生的,因此本文试图通过运用涂尔干的社会失范理论分析流动人口青少年犯罪问题,其犯罪成因有可能与社会规范的控制力弱化相关,笔者将社会转型期时社会结构不稳定做为大背景,结合流动人口青少年特殊心理特征与文化价值观,分析其犯罪的行为特征,探讨社会政策、社会支持等对于流动人口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影响,并提出在两个方面同时采取措施,即在心理及教育方面给予流动人口青少年内在支持、在宏观政策方面解决流动人口青少年面临的实际困难,最终达到减少流动人口青少年失范现象的目的。
【关键词】:流动人口 青少年犯罪 失范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3.5;D631.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3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9-10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10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10-11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11-13
  • 第2章 理论基础13-20
  • 2.1 研究内容概念辨析13-15
  • 2.1.1 青少年犯罪的定义13-14
  • 2.1.2 流动人口的定义14-15
  • 2.1.3 流动人口青少年犯罪15
  • 2.2 失范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5-17
  • 2.3 失范、越轨与犯罪17-20
  • 第3章 流动人口青少年犯罪基本情况及特征20-27
  • 3.1 流动人口现状及流动人口犯罪情况20-21
  • 3.2 流动人口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概述21-24
  • 3.2.1 违法犯罪率逐年上升22
  • 3.2.2 共同犯罪及集团犯罪增多22-23
  • 3.2.3 违法犯罪类型多样化23
  • 3.2.4 财产型犯罪占比大23-24
  • 3.3 流动人口青少年犯罪个体特征24-27
  • 3.3.1 违法犯罪年龄结构呈低龄化发展24-25
  • 3.3.2 文化程度偏低25-26
  • 3.3.3 个体多处于闲散状态26-27
  • 第4章 流动人口青少年犯罪成因分析27-37
  • 4.1 社会转型与社会失范27-30
  • 4.1.1 新时期社会转型与社会结构的不稳定性27-28
  • 4.1.2 流动人口青少年犯罪与社会转型的相关性28-30
  • 4.2 教育因素与心理因素30-34
  • 4.2.1 教育缺失、就学不易30-31
  • 4.2.2 社会普遍价值观与现实之间的冲突31-32
  • 4.2.3 认同危机与群体亚文化32-34
  • 4.3 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与政策管理34-37
  • 4.3.1 基本权益保障不到位34-35
  • 4.3.2 流动人口管理政策35-37
  • 第5章 流动人口青少年管理与犯罪预防37-41
  • 5.1 个体、家庭与学校的交互37-38
  • 5.2 社区工作、社会组织、公共政策三位一体38-41
  • 第6章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敏;;中国城市贫困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钟其;;浙江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基本趋势[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2期

3 王大中;流动人口犯罪问题透视[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课题组;;流动人口犯罪及其防治对策探析[J];公安研究;2011年02期

5 张蕾;彭安岩;;浅谈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与控制[J];消费导刊;2007年08期

6 郭星华;社群隔离及其测量[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7 林惠辰 ,任飞;我国青少年犯罪概念浅探[J];河北学刊;1982年01期

8 郭星华;社会失范与越轨行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顾欣炜,于专宗;教育与中国社会的阶层流动[J];兰州学刊;2004年05期

10 安新予;广州市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研究[J];青年探索;200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唐艳玲;文化冲突与新生代农民工越轨行为逻辑[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艾旭;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D];湘潭大学;2011年

3 王雪莹;流动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4 殷金龙;流动人口犯罪的成因与预防[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16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716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7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