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商务谈判中文化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西商务谈判中文化因素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出现,中西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中西之间的商务谈判在中西经济往来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为了使商务谈判更加顺利的进行,我们有必要找出哪些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中西方商务谈判的进行。这样,国际合作中就能达到双赢。 因为文化塑造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它们包含了从思考到行为的几乎所有方面,所以文化因素在对商务谈判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由于这种文化的不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谈话风格和做事方法。这其中的文化因素包括该文化强调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对不确定因素是持积极地态度还是消极的态度,权利距离的高低,高文化语境和低文化语境等等。谈判者总是带着自己文化走向谈判桌的。文化差异越大,谈判障碍也就越大。本文通过定性的方法,对以上特定的文化因素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情境下进行对比研究。然后,结合例证的方法得出研究结论。最后,我们得出文化因素如何影响国际商务谈判的顺利进行并给双方提供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为了使中西商务谈判获得成功,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提高谈判者的文化敏感性,克服文化中心主义;再者,要提高谈判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包括语言能力、文化的接受能力、灵活性等等;最后,在谈判前要做充分的准备。 本文从理论上讲可以为跨文化交际增加一些新的想法,实践中可以为国际贸易的从业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本文共六章: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简要介绍了文化、商务谈判和国内外跨文化交流的研究现状。中国的文化主要包括儒家、佛家和道家思想,因此,关系和谐、集体主义在商务谈判中充分体现。西方的文化受理性主义、基督教、清教徒思想的影响,因此,个人主义、冒险主义在商务谈判中处处表现。因此中西方文化上的不同是导致彼此之间商务谈判失败的要素之一。 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从霍夫斯塔德的文化维度的理论和霍尔的文化语境理论研究文化因素对商务谈判的影响。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对立,中西双方对权力等级以及未知情况的态度的不同会形成二者在谈判中截然不同的谈判风格。中西双方文化中对隐蔽和公开信息、圈内和圈外、以及对时间的不同看法对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影响也被详细研究。 第五章指出跨文化商务谈判中潜在一些的问题,并对商务谈判者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以获得商务谈判的成功。 第六章在总结本文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 文化差异 商务谈判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2.3;G04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6
- Abstract6-8
- 摘要8-12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2-15
- 1.1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12
- 1.2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Methodology12-13
- 1.3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3-15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5-38
- 2.1 The Cultures15-23
- 2.1.1 The Nature of Culture15-17
- 2.1.2 Typical Cultures in China: Taoism,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17-20
- 2.1.3 Typical Cultures in West: Rationalism, Christianity, Puritanism20-23
- 2.2 The Business Negotiation23-30
- 2.2.1 The Nature of Negotiation25-26
- 2.2.2 Major Elements of Negotiation26-27
- 2.2.3 Phases of Business Negotiation27-30
- 2.3 The Status Quo of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30-38
- 2.3.1 Research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road30-35
- 2.3.2 Research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China35-38
- Chapter Three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fstede’s Theories38-51
- 3.1 Introduction to Hofstede’s Dimensions of Culture38-40
- 3.2 Application of the Dimensions in Actual Sino-West Business Negotiation40-51
- 3.2.1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40-45
- 3.2.1.1 Establishing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or Signing a Contract40-43
- 3.2.1.2 Avoiding Style or Facing Directly in Disagreement Resolutions43-44
- 3.2.1.3 Fairness and Advantages44-45
- 3.2.2 The Influence of Power Distance45-48
- 3.2.2.1 Composition of the Negotiating Team45-46
- 3.2.2.2 The Power of the Final Say in Decision-making Process46-48
- 3.2.3 Taking Risks or Uncertainty Avoidance48-49
- 3.2.4 The Influence of Short-term and Long-term Orientation49-51
- Chapter Four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ward Hall’s Theories51-58
- 4.1 The Context of Culture in the Business Negotiation51-58
- 4.1.1 The Framework of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51-53
- 4.1.2 High-context’s Preference for Covert Message and Low-context’s Preference for Overt Message53-54
- 4.1.3 High-context’s Preference for In-Group Relationship and Low -context’s Lacking of Such Preference54-55
- 4.1.4 High-context’s Preference for Poly-chronic Use of Time and Low-context’s Preference for Mono-chronic Use of Time55-58
- Chapter Five Suggestions for Sino-West business negotiation58-61
- 5.1 Cultivating Cultural Awareness and Sensitivity58
- 5.2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58-59
- 5.3 Making Sufficient Preparations59-61
- Chapter Six Conclusion61-63
- Bibliography63-6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七一初;非言语交际简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胡晓燕;论文化学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刘国忠;隐喻与跨文化交际[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邰文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境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卢亚林;关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赵玲丽;;谈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精读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从The Green Banana一文谈起[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江秀丽;;英语教学与中西文化差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陈邦玲;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陈玲;文化障碍——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张燕;如何领会交际中的元信息[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雯;王茹;;论高校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渗透教学方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卞文;;古希腊文明与中华文明的比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肖丽平;;英语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林莉;倪盛俭;;文化移情之于翻译[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吴艺娜;;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情态表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闫君;;汉英公示语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连颖;;论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静;;浅谈高职商务英语中的文化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第六章 外语教学改革[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08年
10 张洪芹;麻保金;;英语写作教学中“心理模型”的建构[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余娟;从语言学习到文化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范杏丽;汉语请求策略研究:一项基于跨文化视角的对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浑洁絮;基于语义语言的英汉机器翻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红莉;从文化角度谈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李玲玲;英语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魏潇;英国人的文化定势[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宋秋莲;会话策略视角下的赞美语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徐洁琳;人格对在沪美国旅居者和定居者跨文化适应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薛明珠;文化模拟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周良谦;陪同口译中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及应对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吉云苏;跨文化视角下讯息设计原理在政府网站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张冰蓉;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理解口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634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763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