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移民背景下的村庄秩序重构
发布时间:2017-09-10 22:04
本文关键词:生态移民背景下的村庄秩序重构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移民 村庄秩序 权威 社会结构 国家设计 重构
【摘要】:本文是一项关于生态移民政策引起村庄秩序变迁的研究。笔者以斯科特的底层政治理论为指导,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行动者的日常生活实践出发,关注行动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对国家意志在改变村庄社会秩序和秩序重构过程中的实际遭遇进行了中国本土化的研究。 本文选择内蒙古巴林右旗M村作为调查区域,以2001年该村推行的移民搬迁政策为背景,围绕村庄生存环境的改变,采取自下而上的视角具体分析了村庄社会结构变化和秩序的重构过程。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导论,介绍了本文的主题和选题缘由,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论文中涉及的理论视角、核心概念与研究方法,简要介绍了调查点的情况和政策背景。第二章主要分析了移民政策实施前稳定的村庄秩序,从结构秩序和行动秩序两方面,论述了移民前村庄的经济、政治、行动观念和社会关系,,探讨村庄秩序的内生逻辑。第三章主要分析了移民政策实施后村庄秩序的重构,即论述了村庄在政策实行后的经济、政治、实践逻辑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更新,从而透视村庄秩序的重构过程。第四章从日常生活实践方面,集中考察了新的村庄秩序在村民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如何运作的。第五章为结论与讨论,在总结本文的基础上对国家设计的再思考,提出如何进一步完善国家设计的建议与可行措施。 笔者发现,乡村秩序的重构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处于村庄内生秩序和国家意志这两股力量互相博弈结果的支配下。在生态移民过程中,国家要实现“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的双重目标,而生态移民的生活被这种双重目标“设计”。但无论国家和地方政府出于怎样的目的对移民家庭的生产生活进行规划,或提供怎样的扶助与支持,村庄最终要依自己的逻辑来维持生计。村庄作为一个具有一定共同行动能力的整体,往往影响着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所以在充分了解村落的文化和农民的意愿基础上制定实施一项切合实际的国家政策无疑是非常紧迫而必要的。自上而下的国家视角,其指导下的社会工程往往因缺乏与地方的互动,违背具体实际情况,导致走向失败。而从参与者的民众视角出发,尊重地方实际,把握民众心理,注重过程的可执行性并且不断修正,往往会取得社会工程的成功。
【关键词】:生态移民 村庄秩序 权威 社会结构 国家设计 重构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2.82;D63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20
- 0.1 问题的缘起9-10
- 0.2 文献综述10-14
- 0.3 理论视角:国家设计与底层反抗14-16
- 0.4 概念与研究方法16-18
- 0.4.1 核心概念16-17
- 0.4.2 研究方法17-18
- 0.5 村庄概况与政策实行18-20
- 0.5.1 村庄概况18
- 0.5.2 政策的实施18-20
- 1 移民前稳定的村庄秩序20-26
- 1.1 村民收入来源:靠山吃山20-21
- 1.2 村民认同的权利符号:嘎查长21-22
- 1.3 村民的行动观念:以情为主22-23
- 1.4 村民的社会关系:差序格局23-25
- 1.5 小结25-26
- 2 移民后村庄秩序的重构26-32
- 2.1 移民家庭生计的转变:养牛项目26-27
- 2.2 移民权力斗争的场域:村民选举27-28
- 2.3 移民村的实践逻辑:以利为先28-30
- 2.4 社会关系的更新:进退两难30-31
- 2.5 小结31-32
- 3 事件的处理:新村秩序的运作实态32-36
- 3.1 合谋与隐瞒:养牛项目中的谎报32-33
- 3.2 默许与参与:非法占地加盖棚屋33-34
- 3.3 调解与保护:逃避禁牧的草原监察34-35
- 3.4 小结35-36
- 4 村庄社会的国家遭遇36-38
- 4.1 单一的国家设计目标36-37
- 4.2 完善国家设计的措施37-38
- 结论与讨论38-39
- 参考文献39-42
- 致谢42-4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情况43-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建嵘;;转型中国的社会冲突——对当代工农维权抗争活动的观察[J];理论参考;2006年05期
2 任国英;内蒙古鄂托克旗生态移民的人类学思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05期
3 齐美胜;;论村庄秩序的生成逻辑:兼论村民自治的困顿[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贺雪峰;缺乏分层与缺失记忆型村庄的权力结构——关于村庄性质的一项内部考察[J];社会学研究;2001年02期
5 罗勇;;文化与认同——兼论海外客家人的寻根意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2期
6 葛根高娃;;关于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政策的探讨——以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生态移民为例[J];学习与探索;2006年03期
7 于建嵘;利益、权威和秩序——对村民对抗基层政府的群体性事件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0年04期
8 吴思红;乡村秩序的基本逻辑[J];中国农村观察;2005年04期
9 贺雪峰,仝志辉;论村庄社会关联——兼论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10 郑杭生;;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发展理论和社会转型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826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826866.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