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5 09:23
本文关键词:乌鲁木齐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摘要】:城市空间结构关系到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城市发展各经济活动的外在体现,因此,城市地理学一直将其作为重要的研究部分。城市空间结构可以直观反映城市内部经济活动,而城市结构的演变分析更能为城市发展提供指针和方向。论文从乌鲁木齐市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出发来研究乌鲁木齐的城市空间结构,总结其不同发展时期的演化规律,为乌鲁木齐今后城市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论文收集大量的文献历史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历程,乌鲁木齐城池的早期发展演变显示乌鲁木齐城市形成是由于军事需要,但发展扩大却依靠的是其区位条件的优势;民国时期至建国早期乌鲁木齐城市空间结构的显著特点是政治因素对乌鲁木齐城市发展影响大,如乌鲁木齐城市的重建与扩建多于政治更迭相关,这一时期乌鲁木齐城市还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文化基础,中原文化与各少数民族文化、东西方文化都在此交融;计划经济时期,乌鲁木齐城市发展受政治变动影响,工业项目的起止受主观影响,众多工业项目随着政府相关部门的有关人员的选厂而定,而非市场等客观因素而决定;1978年开始乌鲁木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随着城市经济和商贸批发零售业的发展,在乌鲁木齐市区内形成了一些新兴商圈和工业园区,改变了乌鲁木齐市以大小十字作为的中心的单中心状态,向集团式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发展。 论文利用2003年到2012年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各项统计数据对乌鲁木齐市的空间结构演变进行实证分析,重点对土地利用的强度和效益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从2003年到2012年,乌鲁木齐的土地扩展效益逐渐提高,土地的扩张较好的推动了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年份的土地扩展强度均超过1.12,其中1998-2002年间,城市土地扩展系数高达7.2367,而同时期扩展效益却是最低的,新增用地效益1.5436(亿元/平方公里)。这些数据显示乌鲁木齐城市土地扩展的强度和效益是不成正比的,乌鲁木齐的土地利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灰色关联度分析非常适用于对一个变化着的系统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收集了1998年到2011年乌鲁木齐与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相关的经济社会及建设各项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这十个因素进行了研究,关联度排序靠前的三个因素分别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地区生产总值。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经济建设、人口规模、产业结构是影响乌鲁木齐市建设用地变化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乌鲁木齐 城市空间结构 演变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2.8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9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
- 1.2 研究概况9-11
- 1.2.1 国外研究概况9-11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1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11-14
- 1.3.1 论文的研究方法11-12
- 1.3.2 研究内容12
- 1.3.3 技术路线12-14
- 第二章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相关概念及理论14-21
- 2.1 论述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14
- 2.2 相关理论基础14-16
- 2.2.1 景观学派15
- 2.2.2 社会生态学派15
- 2.2.3 区位论学派15
- 2.2.4 行为学派15-16
- 2.2.5 结构主义学派16
- 2.2.6 时间地理学派16
- 2.3 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16-20
- 2.3.1 自然环境基础17
- 2.3.2 经济发展水平17-18
- 2.3.3 技术发展推动18
- 2.3.4 社会因素影响18-19
- 2.3.5 人为因素引导19
- 2.3.6 政策因素导向19
- 2.3.7 历史文化基础19-20
- 2.4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规律20-21
- 第三章 乌鲁木齐市概况及空间结构演变历程21-31
- 3.1 乌鲁木齐市概况21-24
- 3.1.1 自然资源条件21
- 3.1.2 交通区位条件21-23
- 3.1.3 人文条件23
- 3.1.4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23-24
- 3.2 乌鲁木齐市空间结构演变历程24-25
- 3.2.1 乌鲁木齐由来24
- 3.2.2 城池演变24-25
- 3.3 乌鲁木齐市空间结构各阶段发展特点25-31
- 3.3.1 古代时期的乌鲁木齐市城市空间结构25-26
- 3.3.2 近代时期乌鲁木齐的城市空间结构26-27
- 3.3.3 计划经济时期的乌鲁木齐城市空间结构27-28
- 3.3.4 转型时期的乌鲁木齐城市空间结构28-30
- 3.3.5 小结30-31
- 第四章 乌鲁木齐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定量分析31-38
- 4.1 乌鲁木齐市城市土地扩展的强度、效益初步研究31-32
- 4.1.1 选用指标及说明31
- 4.1.2 乌鲁木齐市城市土地扩展强度、效益分析31-32
- 4.2 乌鲁木齐市建设用地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32-38
- 4.2.1 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步骤32-33
- 4.2.2 定量分析33-38
- 第五章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策略38-50
- 5.1 乌鲁木齐市空间结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38-44
- 5.1.1 乌鲁木齐市城市空间结构现状38-42
- 5.1.2 乌鲁木齐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发展面临的问题42-44
- 5.2 乌鲁木齐市空间结构优化的原则与策略44-50
- 5.2.1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原则44-45
- 5.2.2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策略45-50
- 第六章 结论50-52
- 参考文献52-55
- 附录55-58
- 致谢58-59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9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的课题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丽莉;宋成舜;;西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2 韦亚平;赵民;;都市区空间结构与绩效——多中心网络结构的解释与应用分析[J];城市规划;2006年04期
3 吴启焰,朱喜钢;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2期
4 崔功豪,武进;中国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发展——以南京等城市为例[J];地理学报;1990年04期
5 帅江平;供求平衡状态下的城市自组织过程[J];地理学报;1996年04期
6 张俊军,许学强,魏清泉;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J];地理研究;1999年02期
7 谢永琴;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年01期
8 陈鹏;;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新进展及其启示[J];规划师;2006年10期
9 闵忠荣;杨贤房;;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与城市空间管制区划——以南昌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03期
10 赵勇;;发展乌鲁木齐文化产业,提高城市竞争力[J];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855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855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