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伦理探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伦理探析
【摘要】:对女性社会地位的研究,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非学者的关注。女性作为一个个人主体或是作为一个社会整体被他人或其他社会群体的尊重程度及其所拥有的生存与发展机会的平等程度,与全社会的幸福度息息相关,家庭能否和谐、社会能否稳定,都离不开女性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与女性社会地位相关的,有西方的女性伦理、女性主义和关怀伦理学等理论,本文中均有引入。虽然,社会制度有不同,文化差异存在,价值取向不一致,但是,从女性的角度和切身体验出发,简单而言作为一个社会人、有意识和独立人格的人来说,女性面对的很多问题还是大同小异的。只是不同国家,不同阶段,不同社会背景而已。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越来越发展,人们更注重人权,党和政府更注重人民的幸福。女性社会地位的高低,不仅仅只是影响女性群体和自身的发展,也对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和平与发展的当今社会,党和政府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使人民感受到幸福,感受到自尊。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关系着子孙后代的传承与青少年的成长。父权制社会抑制了女性的自由和发展,因此,女性要提高社会地位、寻求发展,就要提高自身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能力,积极寻求发展之道。所以,我们要构建良好的伦理框架体系,促成女性个体和女性整体社会地位的提高,探索和谐发展的两性发展之路。 本文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关注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在伦理学的视域下,思考人的权利,审视女性应有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自主人格。从我国自古而今的发展中,发现女性地位的确立、强化、弱化、丧失和回归轨迹,试图为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寻求伦理理论依据,建构维护女性地位的伦理规则。本文先是回顾了从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到现代中国女性地位的起伏变化,然后从调查数据中得出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现状和问题,通过从政治上、经济上、女性受教育方面、婚姻家庭方面、法律方面对女性社会地位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解,尝试着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西方拜金主义的蔓延、女性自身意识、中国的制度、女性生理特点和社会伦理规范等方面寻找女性社会地位现状仍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试着从伦理的理论和实践上出发,试想了提高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伦理对策。 本文最大的难点,既在理论上,又不在理论上。于理论上而言,人,作为一个个体存在就应当有自己的人格和意识,女性也是人,同样还是社会人,因而应该有作为社会人的平等的对待。然而,相对于实践的落实来说,这也是更难的一点。到底什么才是男女两性社会地位的平等,到底从哪些因素来衡量,从哪些指标来衡量,是否可以让女性一段时间完成天生的使命,一段时间实现社会人的价值,到底怎样才是各司其职、合理分工,包括实践的途径。这些,都是本文想要探讨的,但是,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必然是个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需要时间和社会的发展。在女性地位提高的过程中,面临着曾经旧观念的束缚和新问题的困扰,需要关怀伦理的关注,肯定女性自身的价值,认同女性的自主追求。
【关键词】:女性社会地位 男女平等 伦理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3.68;B82-05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绪论9-15
-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9-11
- 二、女性社会地位的概念界定11-12
- 三、女性社会地位的伦理意蕴12-13
- (一) “以人为本”的伦理意蕴12
- (二) 公平正义的伦理意蕴12-13
- (三) 人权思想的伦理意蕴13
- 四、国内外研究的现状13-15
- 第一章 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历史审视15-27
- 一、母系氏族时期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强化15-16
- (一) 女性的劳动是维系氏族生活的基本保证15-16
- (二) 氏族成员的世系均按母系计算16
- 二、父系氏族时期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弱化16-17
- (一) 男子在生产中处于主导地位16-17
- (二) 男子在财产分配中的优先发言权17
- 三、私有制时期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丧失17-21
- (一) 夏、商、周的奴隶制时期: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庸品17-19
- (二) 封建制时期:男尊女卑,男权至上19-21
- 四、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回归与期盼21-27
- (一)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的呼唤22-24
- (二) 改革开放后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24-27
- 第二章 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现状及问题27-41
- 一、参政能力提高,但参与决策与管理的力度有限27-29
- (一) 女性参政能力明显提高27-29
- (二) 女性在参政议政上存在的问题29
- 二、经济能力有所增强,但所受局限较多29-34
- (一) 女性经济能力增强29-32
- (二) 女性在就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32-34
- 三、女性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但差异较大34-36
- (一) 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34-35
- (二) 女性受教育中存在的问题35-36
- 四、婚姻家庭中女性地位提升,但仍受牵制36-38
- (一) 婚姻家庭中的地位提升36-37
- (二) 家庭角色转变中的问题37-38
- 五、法律对女性的保护意识增强,但不够完善38-41
- (一) 法律对女性权益的保护程度提升38-39
- (二) 法律对女性权益的保护中存在的问题39-41
- 第三章 当代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现状的伦理分析41-51
- 一、中西方思想因素41-44
- (一) 传统伦理思想的影响深远41-42
- (二) 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的蔓延42-44
- 二、女性自身因素44-47
- (一) 女性追求幸福的自主意识差异性较大44-46
- (二) 女性生理特点的影响46-47
- 三、制度、伦理规范因素47-51
- (一) 制度对女性伦理关系的约束47-48
- (二) 社会伦理规范对女性角色的制约48-51
- 第四章 中国女性社会地位提升的伦理对策51-59
- 一、平等的两性社会地位的伦理理论维系51-53
- (一) 人作为道德的主体才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峰51-52
- (二) 道德的至上性要求一切人的平等价值52
- (三) 制度伦理学主张制度的正义合理52-53
- 二、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伦理规则维系53-55
- (一) 构建适合当代中国女性发展的女性伦理53
- (二) 构建适合当代中国女性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53-54
- (三) 构建关注女性的关怀伦理学54-55
- 三、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伦理实践维系55-59
- (一) 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促进女性发展55-56
- (二) 促进女性就业,提高经济收入56-57
- (三) 鼓励女性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提高参政水平57
- (四) 完善各项制度,减少女性压力57-59
- 结语59-61
- 参考文献61-67
- 致谢67-69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金玲;;重大政治举措对英语词语“政治正确性”的推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王歌雅;;性别排挤与平等追求的博弈——以女性劳动权益保障与男性家庭责任意识为视角[J];北方法学;2011年06期
3 王传满;;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的历史变迁[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5期
4 谢昌蓉;;中国传统女性伦理之价值取向[J];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谢昌蓉;;中国传统女性伦理的发展脉络与特点[J];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徐胜萍;五四时期中国妇女地位的变迁[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6期
7 郑祖泉;社会主义本质与妇女解放[J];道德与文明;1995年04期
8 王丽娟;;从歇后语看传统女性的爱情、婚姻、家庭[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9 陈爱华;;从我国男女平等的现状看男女平等的复合内涵[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组;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德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郑美琴;女性的选择权与劳动参与决策的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家铣;从规范世界到意义世界[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高萍;基于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对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3 王萍;当代中国女性参政:实践与思考[D];山西大学;2004年
4 王琴辉;从家庭暴力看当代中国妇女地位[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邹海霞;试论当代科技革命对社会性别分工的影响[D];广西大学;2004年
6 李鸿燕;女性人力资本价值实现的障碍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7 钱进;新时期女性主体意识的变迁及其社会意义[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8 李玲;对关怀伦理学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汤娴敏;身体的卑下与写作中的自卑[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张琳;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71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871718.html